與此同時,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居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新鮮度和營養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成為保護農產品品質、減少營養流失、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同時,受到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后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既可以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又可以帶動農產品跨季節均衡銷售,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另外,我國生鮮農產品生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是由于冷鏈發展滯后,我國蔬菜、水果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發達國家不斷提高進口農產品準入標準,相關質量、技術和綠色壁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障礙。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突破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
《中國投資》:冷鏈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那么您能否介紹一下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階段?
耿書海:物流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長,可以說是新興的朝陽行業。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迅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農產品冷鏈物流也得到較快發展。
目前,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15%、30%、40%。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方面,全國現有冷藏庫近2萬座,冷庫總容量880萬噸,其中冷卻物冷藏量140萬噸,凍結物冷藏量740萬噸;機械冷藏列車1910輛,機械冷藏汽車20000輛,冷藏船噸位10萬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適應我國國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鏈處理技術的廣泛推廣,推動了水產品和反季節果蔬為代表的高價值量農產品冷鏈迅速興起。冷鏈物流企業不斷涌現,并呈現出網絡化、標準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態勢。
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化、系統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與發展現代農業、居民消費和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一方面,國家對發展冷鏈物流的要求不斷提高,國務院在近幾年下發的中央1號文件中反復強調要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一些冷鏈物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先后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在2009年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鮮活農產品儲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冷鏈物流設施,提高鮮活農產品冷藏運輸比例。最近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也提出,要“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
另一方面,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重要性也在逐步被消費者認識,全社會對“優質優價”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因此,為順應這一發展要求,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們借鑒發達國家已經建立的“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經驗,結合我國當前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該規劃,規劃期為2010-2015年。
《中國投資》:您談到冷鏈物流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那么主要存在哪些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耿書海:雖然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比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鮮活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偏低。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而我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
二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7公斤,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0.3%,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且區域分布不平衡,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
三是冷鏈物流技術推廣滯后。生鮮農產品產后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運輸環節溫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發達國家廣泛運用的全程溫度自動控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四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優質優價的機制仍沒有形成,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現有冷鏈物流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實力弱,經銷規模小,服務標準不統一,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剛剛起步。
五是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少統一標準,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操作規范在我國尚處于推廣的起步階段。
建立“從田間到餐桌”
一體化物流體系
《中國投資》:《冷鏈規劃》具體提出了發展目標,那么如何來實現這些目標?具體有何政策?
耿書海:《冷鏈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規模大、技術新的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冷鏈物流核心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形成一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冷鏈物流企業,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上下游銜接、功能完善、管理規范、標準健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水平顯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果蔬冷鏈物流進一步加快發展。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運輸率分別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頁次:2/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