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冷鏈物流系統發展較晚的國家,冷鏈的產能和覆蓋率成為了最為關注的事宜。在走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路途以后,我們不禁發現,片面的追求冷鏈產能輸出和覆蓋率并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國家的冷鏈強大與否。真正表現出一個國家冷鏈物流水平的是一個國家的冷鏈綜合實力,而且中冷鏈運行效率十分重要。
冷鏈的運行效率不但是冷鏈產能和冷鏈覆蓋率的簡單綜合,更多的是評定一個冷鏈產業銜接上的效率。而中國在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的指揮棒下,瘋狂地奔走,恰恰遺漏了冷鏈物流的流通屬性。但是注重冷鏈物流的冷藏屬性將會使得投入和產出大打折扣。
1,歷史遺留,開放前的閉門造車
在長達30年的改革開放前建設中,冷鏈物流這個概念還未在行業中普及開來。對于冷庫的建設理念完全停留于“冷凍儲藏”的概念模式中。一切冷庫都以冷藏為唯一目的,其設計也一概以容量最大和占地最優來設計。直接導致了在如今冷鏈物流的發展中遇到了各種流通問題。包括地理位置,冷庫設備擺放和冷庫庫體總設計等問題。這些總體考慮上的不足,在如今的流通上直接導致了冷鏈運輸上的斷鏈和成本上的提高。
2,冷鏈項目個體與宏觀建設的脫節
如今一、二甚至三線城市的土地可謂是寸土寸金。人口密度的大大增強使得對于冷鏈物流的產業需求也直線提升,各地都大肆興建冷庫提高冷鏈產能。但是做為項目啟動前的探查卻少有企業做的十全十美。日新月異的政府及個人投資建設使得冷鏈項目的地理定位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在建設之前沒有仔細考量政府未來的建設政策,沒有協調周圍物業的“鄰里關系”,那么該冷庫項目的建設很可能還在建設之中就步入了十分尷尬的地步。各種新興政府投資和物業建設將會完全改變冷庫所處位置的地理環境,從而降低或者徹底改變該冷庫的流通性能。
3,冷鏈設計體系需要創新
當一切條件都完備以后,我們還需要健全的設計體系和優秀的設計師來保證冷鏈物流冷庫的流通性。縱觀現在的設計師團隊,大部分都是工程師出生,并不具備統籌和發散思維的能力。而如今冷庫和物流一體化的建設過程,需要的就是優秀的統籌能力和前瞻性。在冷庫新方案設計之時,需要同時具備工程能力和統籌能力的團隊,來建設符合現在并能適應未來的冷庫,更好的服務冷鏈物流,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城市/農村環境。
雖然經營者也嘗試改善交易環境,將原有的批發市場向物流中心轉型,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冷庫建造知識,他們的決策旺旺受到限制,做出錯誤決策,轉型后的場地不符合物流中心的基本要求,難以運作。所以,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物流專業人士參與決策,并且改善冷鏈物流環境,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各個層面的共同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