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冷庫一般為集中式供憐方式,系統復雜,實現金自動控制的難度較大,就目前國內大型冷庫自動化程度看,一般是制冷壓縮機自帶PID系統f石家泰等1980J、中間冷卻器、低壓循環貫主液桶等設備實現局部自動控制,也即處于自控發展的第二三階段。而中小型冷庫,特別是采用氟利昂為工質的,一般為分散式供冷方式,制冷壓縮冷凝機組與庫房冷卻器采用一一對應方式,制冷系統簡單,每個庫房的系統相對獨立,控制參數少,易于實現微機全自動控制。可以對每個小系統獨立控制,然后再由一臺主機進行匯總、顯示、報警,即為微機分散式控制的第四代自控技術。目前在國內,一般只做到對制冷系統的自動控制,在貨物進出、裝卸作業自動化、庫房計算機管理、工廠人員自動化管理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品質不高,往往難以達到更高精度的調節要求。特別是難以適應大的負荷變化和工況變化,同時調節系統不能對多個信號進行綜合處理和調節;③可編程控制器階段,在制冷控制系統中引。
入串級調節與補償調節,并完善專用的電動執行器[朱善君等1992J,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中普遍應用。加之現代控制論的發展,使自動化技術產生了新的飛躍。
自70年代起,繼美國之后,日本、法國等先后研究設計了微機控制分散式制冷系統,而且發展很快。這主要是由于其系統簡單,實現微機全自動控制,既節約能驚,又確保食品的貯藏質量。采用微機控制和調節生產過程,使制冷裝置保持在最經濟、最合理的工況下運行,使食品在冷加工和冷藏過程中保持最好的質量,同時可以降低經營管理費用。整個制冷裝置由一臺主計算機(自由程序)和一臺備用的計算機(固定程序)來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