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海事組織(IMO)本周正在倫敦總部召開為期5天的閉門會議,重點是討論并建立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包括通過強制性的排放控制區和船舶效率尺度,以減少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本報記者從三個不同權勢巨子信源處獨家獲悉,固然目前終極會議結論尚未作出,但協議要點可能包括:鼓勵更有效的船舶設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船舶額定效率;數年后,這些尺度將進一步收緊。與此同時,該尺度在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實施將推遲,但其它國家則留存權利,以防止那些尚未實施相關減排尺度的國家船只入境。“我以為這是今年到現在有關應對天氣變化最大的好動靜。”一位參加此次閉門會議的人士7月12日對本報記者評論說。
跟著全球集裝箱船、油輪及游輪等按照修正后的尺度實施這項減排計劃,全球碳排放量有望減少3-4%。目前IMO的船舶能源效率治理計劃和能源效率設計指數都是自愿性的。據上述人士向本報表露,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是減排議案的積極推動者。他們呼吁引進下一代船舶設計尺度,鼓勵各國采用那些有助于進步效率和減少廢氣排放的新船能源效率設計指數和船舶能源效率治理計劃。這包括更高效的船體、余熱回收系統等。
以中國和巴西為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則努力游說,反對讓發展中國家采取統一尺度。這一態度也得到了南非支持。這次會議是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第62屆年度會議。65個海洋保護環境委員會協約簽署國原本可能定于7月12日投票表決,發達國家旨在成功推動該項減排議案獲得多數票通過。不外,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反對聲音,讓兩個陣營終極不得不坐下來,尋找妥協的解決之道。
IMO對外關系主任布朗(Natasha Brown)對本報表示,經由充分討論后,預計會議工作組將在7月14或15日起草有關決定的講演并在全體會議上通過,下周初可宣布部門細節。盡管聯合國天氣變化談判目前仍處于凍結狀態,歐盟一直尋求多方推動碳減排進展,包括在航運業實施全球性的碳減排協議。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拉斯(Siim Kallas)和天氣委員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稍早曾專門會面商討這一題目。卡拉斯明確提出,但愿2012年前國際海事組織能找到一個減少船舶碳排放的解決方案。前述與會人士向本報表示,從會議討論情況看,歐盟成功調節溫室氣體排放的愿望恐難圓滿達到,而留存防止那些尚未實施相關減排尺度國家船只入境的權利這一項,又可能導致歐盟繼征收航空業碳稅之后,再次面對來自非歐洲國家的法律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