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的汽摩配產品在全國市場份額中占到五成以上,產品的原材料——鋼材,需要企業各自跑很遠的市場甚至到煉鋼廠去購買,不僅費時費力,也因物流費用過高,加大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這種“零打碎敲”的運輸方式即將改變。記者從市港航局了解到,由中捷環洲供應鏈集團投資興建的玉環大麥嶼鋼材交易市場項目已接近完工。目前,1.5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工程已完成水工部分。該市場投運后,鋼材年交易量可達到400萬噸以上規模,可滿足當地數百家汽摩配企業,乃至周邊縣(市、區)企業“不出家門”的用鋼需求。
除了已經啟動的鋼材交易市場項目,“十二五”期間,整個臺州港“一港六區”,自北向南將有11個重大港航物流項目開工建設,將形成總投資800多億元,包含船舶交易、煤炭、工業原材料、鋼材、石油化工、糧食在內的六大類交易中心。
“全市港口物流布局將按照以構筑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港口服務體系來謀劃。”市港航局副局長張劍斌說,在海洋經濟強勢開發催生下,借助大投入、大建設的沿海主戰場,臺州港口物流將迎來跳躍發展的黃金期。
臺州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展雛形
打開臺州“三位一體”簽約項目情況表,可以看到,位于臺州港最南端的玉環大麥嶼煤炭交易市場作為建設進度最快的一個項目,格外引人注目。
按照目標計劃,今年該市場就能利用已建成的2萬噸級碼頭和100畝堆場,實現120萬噸的煤炭交易量;2012年至2013年,利用新建的3萬噸級碼頭及其配套的200畝堆場,實現1000萬噸的交易量;2014年至2015年,交易量將突破2000萬噸,年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成為全省重要的煤炭中轉、交易市場。
“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是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玉環縣港區辦的相關負責人說,基于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拉動,大麥嶼港區建設和臨港工業成長速度一直很快。“如果在自家門口搭建平臺,進行交易,不僅將大大提高物流業的附加值,同時可有效緩解國內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煤炭進口之困。”
沿著臺州港口物流布局規劃圖視線向北移,位于路橋的臺州工業原材料交易市場項目正在建設中。這個緊鄰臺州市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基地的項目,占地2500畝的一期市場已于2008年9月開建,計劃用于廢五金回收利用和環保設施建設,2013年底前有望建成。
而建成多年的臺州船舶交易市場正處于“提升”階段。目前,市交通、港航、工商等部門正在開展整頓和規范轄區內的船舶交易工作,建立對接全省船舶交易的信息服務平臺,以把市場做大做強,力爭2012年實現船舶交易額4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船舶交易基地。
除了正在“提升”和“啟動”的幾大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在“一港六區”,另有海峽兩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臺州石油化工產品交易市場、臨海頭門港成品油交易市場等多個“規劃類”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正在抓緊著手建設前期的準備工作。
海陸聯動助推全市物流轉型升級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伊始,我市就把海洋和陸地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既做到“眼中有海”,又做到“心中有陸”,通過統籌海陸資源要素配置,發展海洋經濟。
“臺州港發展集裝箱海陸聯運有基礎、有條件,應從操作層面上加快破題。”大麥嶼港務公司副總經理章國良說,之前臺州企業有個心理習慣,運貨首先想到汽運。但這種習慣正在改變,從2008年開始,錢江集團運往東北的摩托車從大麥嶼港啟運,至今已運出六七萬輛。據測算,與陸運相比,每輛成本下降30至80元。大元泵業、洲煌實業等臺州企業的物資也陸續“棄陸走水”。
數據也佐證了上述變化,“十一五”期間,全市港口貨物通過能力從2005年的1547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4424萬噸,新增貨物吞吐能力2877萬噸,年均增長23%。集裝箱吞吐量也邁上一個新臺階,2010年完成12.2萬標箱,年均增長20.8%。臺州港現有內外貿航線6條,其中“十一五”期間新增4條。
“助推全市物流轉型升級,還要有完善的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張劍斌說,這其中實現“海公”、“海鐵”、“海河”聯網是關鍵。
翻開《臺州市“十二五”重大建設項目規劃》(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到,“縱向建設甬臺溫高速復線跨海大橋及連接線工程,實施頭門港、大麥嶼港、龍門港、健跳港疏港公路工程;依托甬臺溫鐵路為主的沿海鐵路大動脈,實施金臺鐵路工程、大石化鐵路支線、臨海頭門鐵路支線,加快大麥嶼港鐵路支線等前期工作”等字眼,成為我市“十二五”期間實施千億基礎網絡工程的熱點。
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市還將投入150億元,用于港區碼頭、航道、錨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50萬標箱,并朝億噸大港的目標努力。
創新金融信息服務打造現代物流港
港口物流業的發展,帶來的是大項目、大投入,航運企業對金融信息配套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5月31日,在市港航局組織的全市航運業銀企合作洽談會上,來自全市各地的70余家航運企業,通過“運力+貨主+融資”的三合一聯盟發展模式,與17家銀行建立新型銀企合作關系,獲得了25億元的授信額度,一舉破解了當前銀根緊縮下遭遇的資金瓶頸。
而放眼臺州港,一個個港航服務功能區和物流信息公共平臺正在加快建設。未來幾年,我市將崛起海港通關、航運服務、物流信息、船舶經紀等高端服務業,港航物流將變得更為便捷。
“通過強化航運金融創新服務和信息支撐,引導銀行發展各類航運金融服務,鼓勵各類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開發航運金融產品。讓政府投資、信貸、保險、風險投資和民資、國資進入港航產業,才能把港航物流做大做強。”張劍斌認為,金融資本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持應貫穿于全過程,無論是海洋經濟的開發階段、大規模項目建設時期、穩步發展期,抑或后續的整合優化發展階段,都離不開金融資本對其他資本的示范和帶動效應。
據悉,我市已確定重點扶持發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運經紀、航運咨詢等航運服務業,積極發展船舶融資、航運租賃、金融倉儲、航運結算、航運保險等航運金融服務,探索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同時發揮電子口岸功能,提高物流信息系統應用水平,扶持發展物聯網,強化金融和信息支撐。
“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是核心,完善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是基礎,發展港口金融、信息配套服務是支撐。”張劍斌說,“三者只有相互協同、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打造集運輸、物流、貿易、金融、信息和咨詢等功能相融合的現代化港口服務體系”。
物流應成為海洋經濟核心產業
——訪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潘勝
陳 巍
“我省發展海洋經濟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建設‘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這對于臺州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是個難得的機遇。”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專業講師潘勝認為,現代物流業作為“三位一體”體系的主鏈,應該被視為海洋經濟的核心產業來發展。
潘勝認為,海洋經濟的支點是港航物流,臺州在港航物流方面應有更高起點的規劃。他提出了建設第三代港口的設想,其功能定位為國際海陸間物流通道的重要樞紐,既是各種運輸方式的交換點,又是物流、金融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以此帶動區域成為新城和現代工業、商業中心。
“就目前而言,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緊緊抓住‘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的機遇。”潘勝說,體系中一項主要內容就是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可以有效構建一個樞紐體系,并借勢完成海運、鐵路、公路體系的聯接,使得臺州的物流服務能力得到拓展和加深。
潘勝認為,政府在海洋經濟產業布局過程中就要把現代物流融入進去,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物流服務能力結合起來;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港口、物流園區、大宗交易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發展提供配套措施;應讓企業參與到臺州發展海洋經濟、發展現代物流的整體流程上來,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要改變“運輸加倉儲就是物流”的錯誤觀念。物流企業只有深入整個產業鏈,綜合解決物流問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為商品創造附加值,才能真正被稱為現代物流業。
來源:中國臺州網-臺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