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斷下降的人口紅利,加上“入世”效應的逐步遞減,都表明外貿將難以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這要求中國需要對現行貿易政策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此外,中國也需要推進全方位的結構性改革以獲得“改革紅利”。
中國11月進出口數據昨天公布,在明顯高于預期的工業增加值數據發布后,市場普遍預期11月的貿易數據仍然會延續此前的強勁走勢。然而,最終數據則顯示,中國11月進出口數據均明顯低于市場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9%,低于上月的11.6%和市場預期的9.0%,市場本希望11月中國出口總值將再度突破歷史峰值的預期也完全落空。進口則同比零增長,低于上月的2.4%。進出口相抵,中國在11月錄得貿易順差196億美元,大幅低于上月的320億美元。
國別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出現了少有的負數,同比負增長2.6%,大大低于上月的11.0%,對歐盟的出口則進一步下滑至-18.0%,再次跌入兩位數區間,也低于上月的-8.1%。此外,中國對中國香港、東盟以及中國臺灣的出口則分別同比增長35.2%、19.3%以及27.9%。根據進口量統計,中國11月原油和鐵礦石進口同比增長3.0%和2.5%,低于上月的13.8%和13.0%,但大豆進口同比下降了27.0%,顯著低于上月的5.8%。
海關公布的經過季節性調整的數據表明,中國11月出口和進口分別環比下滑3.2%和6.6%。
按照這樣的表現,今年中國全年貿易增長10%的目標已經難以完成。筆者預計,中國出口將在今年增長8%,進口則預期增長5.0%,進出口相抵,中國將大約出現2200億美元的全年貿易順差,這將大大高于去年的1580億美元。
整體來看,中國出口在今年的表現大致符合預期,但進口的表現則明顯弱于預期。事實上,加工貿易仍然在中國的貿易中占據重要位置,因此整體外部需求下滑影響了中國的中間商品進口。然而,中國對大宗商品的整體進口量卻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隨著中國財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上馬,中國的大宗商品進口需求量將在來年存在著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對出口的表現則難以冀望太高,這主要是因為盡管全球經濟可能在2013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中國出口競爭力的下滑以及較高的基數,將阻礙中國出口重新回到兩位數的增長區間。
中國不斷下降的人口紅利,加上“入世”效應的逐步遞減,都表明外貿將難以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這要求中國需要對現行貿易政策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鼓勵進口的同時可能需要付出出口下滑的代價。此外,中國也需要推進全方位的結構性改革以獲得“改革紅利”。
從人民幣匯率來看,在過去的1個月中,人民幣連續交易在“漲停板”的位置上,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在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走弱時囤積了過多的美元,當他們開始減持手中的美元時,市場承接力不足,導致了人民幣的連續漲停。從交易狀況來看,市場可接受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格在6.21-6.22,然而中國央行則將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定在6.29-6.30附近,由于人民幣的交易區間是中間價的+/-1%,因此按照央行的中間價,人民幣最強可以交易在6.23附近。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幣的連續漲停是因為央行與市場難以形成共識。因此,即使中國11月的貿易順差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但這一數據對人民幣匯率將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事實上,由于在即期市場上無法交易,市場已經轉向遠期市場賣出美元,這導致了人民幣遠期匯率的明顯走強。但從政策端來看,由于央行行長人選沒有明確,因此筆者認為近期內人民幣匯率難以出現明顯的趨勢。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是,此前公布的工業增加值以及出口交貨值數據較為強勁,但中國11月的出口卻表現較為糟糕,這讓筆者對過去兩個月的貿易數據存在著一定的懷疑。市場傳言稱,很多中國企業將商品通過保稅區的“一進一出”來創造“假出口”,以此提升出口數據,并獲得出口退稅,筆者也發現,從今年開始,保稅區的整體進出口增速都大大高于整體進出口增速,這幾項數據在此前的走勢則十分接近。
整體需要明確的是,由于中國經濟仍然缺乏持續的上升動力,同時2013年的國際經濟形勢也仍不明朗,因此人民幣幣值過強事實上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