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在滬某跨國公司在2001年時的原材料及産成品庫存爲4億人民幣,在其實施了新的供應鏈管理方法之後,截止2002年底,庫存總量降低到4800萬,幾乎在降低了90%庫存同時還大大改善了對其客戶的交貨水平。這是神奇的供應鏈管理方法叫做SCOR,中文名字叫做供應鏈運作叁考模型。
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不是一個軟體系統,只是一種供應鏈管理方法,最早來源與1996年,由兩個位於美國供應鏈協會(SCC)爲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發布了影響深遠的供應鏈運作叁考模型(SCOR)。SCOR通過不斷改進和實踐,目前已經成爲第一個適合於不同産業領域的標準化供應鏈運作叁考模型。國外的公司的實踐證明:采用SCOR理念來管理整個企業物流的運作可以使企業在保證良好交貨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50%的庫存,有的企業的庫存降低量甚至達到90%!
那麼對於國內企業是否有同樣的效果?對於美國供應鏈協會鼓吹SCOR的作用,上海這家跨國公司開始時比較懷疑,但是表示可以試用3個月,試用以後效果顯著。不僅降低了近90%的庫存,而且原有服務水平(訂單滿足率、訂貨提前期等)不但沒有降低,還有所提高。
那麼SCOR是怎麼做到這幾點的呢?據這家跨國公司采購和供應鏈經理介紹:首先SCOR適應於制造型企業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企業,SCOR針對這類企業對所有收到的客戶訂單劃分等級,等級高的可以向客戶承諾較短的訂貨提前期,而等級較低的則只能承擔較長的提前期,這樣就避免了采購和生産部門在銷售部門的催促下業務活動無序的混亂狀態(等級劃分的依據可以是包括了産品標準化程度、訂單産品數量規模等指標的評價體系)。其次,企業在根據訂單等級特點構架的'供應鏈'上進行與標桿企業的比較,發現差距,進行業務流程的重組,并在最優流程的基礎上實現流程作業的合理化、高效化。最後,SCOR并不是軟體,是在一定資訊化基礎上對原有的管理方法進行優化,必要時對某些軟體模組進行簡單改造,因此基本上運用起來比較容易,實施後,只是不同企業的效果不一樣,不存在失敗的案例,更不會因爲SCOR的實施而增加企業的額外成本。
據介紹,SCOR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在實際運用中卻具有一系列降低庫存具體方法和流程(詳細介紹可以叁考美國供應鏈協會的網站www.supply-chainorg)。因此在企業運用過程中需要先期諮詢工作。據了解,目前國內只有貝立達物流管理諮詢(www.56pilot.com)有限公司和一家已經成功實施的企業一道目前在中國企業的推廣和應用SCOR,提供這方面的諮詢服務,國內還沒有其他諮詢管理公司有這種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