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鐵路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鐵路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設總體設計不夠完善,總體思路形成較早,不能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及鐵路生產力布局調整的需要,二是通信網建設滯后,網絡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信息傳輸通道擁擠、堵塞現象時有發生,三是信息系統沒有構成有機整體,大多各自獨立,“信息孤島”問題比較突出,信息資源難以共享,綜合應用難以展開,整體效益難以發揮,四是投入應用的信息系統運行質量不高,特別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夠及時、準確、完整,與實用要求有差距:五是采用信息技術后,仍沿用傳統的作業流程,組織機構、管理流程和規章制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信息化效益難以充分發揮。
三、鐵路信息化發展戰略及規劃
1.指導思想
鐵路信息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家信息化建設基本框架和鐵路跨越式發展思路,緊密結合鐵路運輸生產的實際需要,努力推進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整體提升鐵路產業水平和經濟效益,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
2.建設原則
(1)貫徹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的思想:(2)樹立以人為本、服務運輸、強本簡末、系統優化、著眼發展的建設理念,(3)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資源、統一管理的原則:(4)采用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5)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道路,重點提高應用軟件的研發水平:(6)重點強化運輸繁忙的東部地區和在路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鐵路干線和新建客運專線的信息化建設, (7)加大系統整合力度,注重信息資源管理,規范系統開發建設,構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發揮信息化整體效益:(8)確保網絡與信息安全。
3.規劃期限和總體目標
規劃期限為2006—2020年。其中2006—2010年為“十一五規劃”,規劃重點為2006—2008年。2011— 2020年為中長期規劃。
總體目標以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為信息化建設重點,加強基礎建設,整合既有資源,經過5— 10年的努力,在東部地區和六大干線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的鐵路運輸信息系統,至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術先進、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經濟適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智能運輸信息系統,其總體水平躍居世界先進行列。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客貨營銷社會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在提高運輸效率、擴大運輸能力、優化資源配置、保障運輸安全、改進服務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明顯作用,為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以東部鐵路和繁忙干線為重點,優先發展和建設有利于擴大運輸能力,優化運輸組織和生產力布局調整,加快機車車輛周轉,保障運輸安全,促進客貨營銷,改進經營管理的應用系統。初步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客貨營銷服務社會化、鐵路經營管理現代化,建立信息基礎設施框架和系統保障機制,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4.規劃的體系結構
鐵路信息化涵蓋鐵路行業各主要業務環節,鐵路信息化的體系結構可以概括為三大信息化應用領域、5個基礎平臺、10個建設方面、38個具體應用系統,如圖所示。
(1)鐵路信息化重要應用領域。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是鐵路信息化的三大應用領域。運輸組織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鐵路運輸的調度指揮、生產作業部門和人員,以提高運輸生產效率和保障運輸安全為目標,涵蓋運輸生產的各主要環節。客貨營銷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鐵路市場營銷人員和旅客、貨主,以提高鐵路運輸市場競爭能力、增運增收為目標,向旅客和貨主提供優質服務。經營管理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運力資源、經營資源管理與運營決策支持的部門和人員,以保障鐵路運輸的運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降低運輸成本為目標,提高鐵路運輸效益。
(2)鐵路信息化基礎平臺。鐵路信息化的公共基礎平臺主要是為業務應用層的各應用系統提供公用的基礎環境。公共基礎平臺包括通信網絡基礎平臺、信息共享平臺、公用基礎信息平臺、信息安全保障平臺和鐵路門戶五類平臺。
(3)鐵路信息化主要建設方面和重要應用系統。在鐵路信息化3個重點建設領域劃分基礎上,鐵路信息化可以分為10個主要建設方面和38個重要應用系統。運輸組織領域包括運輸調度指揮、運輸生產組織、列車運行控制和行車安全監控4個方面14個應用系統,客貨營銷領域包括客運營銷和貨運營銷2個方面6個應用系統經營管理領域包括運力資源,經營資源、辦公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4個方面18個應用系統。
5.規劃主要內容
(1)初步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實現部、局、分局三級調度指揮的計算機管理,初步建成覆蓋全路的運輸調度指揮系統:結合客運專線建設,逐步建成適應客運專線運輸組織模式的調度指揮系統,六大干線、200公里/小時提速區段和重點區段建成調度集中系統,六大干線完成自動閉塞四顯示改造、統一機車信號低頻信息碼,逐步實現統一制式,結合鐵路提速工程和客運專線建設,建成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六大干線初步建成行車安全監控系統,建成集裝箱、行包、特貨等專業運輸管理系統,完成對車站系統整合,完善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初步實現對列車、機車、車輛、貨物、集裝箱的實時追蹤。
(2)初步實現客貨營銷服務社會化。全路取消常備票,實現計算機售票,加強客票銷售過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在途列車席位的管理能力和使用率,建成網上客運信息發布系統,新建客運專線、大型客運站和主要列車建成自動售、檢票系統和客運服務系統,實現貨運訂單的電子化管理,實現大貨主的集中管理,提供網上貨運信息服務,建立鐵路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實現網上客票的預約、預訂和貨運手續辦理:建成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實現與港口、海關、其他行業及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間的信息交換。
(3)初步實現鐵路經營管理現代化。建成車輛、機務、工務、電務檢修,運用與管理信息系統,推進車輛修程改革,支持機車長交路、大范圍的運用,初步實現全面預算的信息化管理,實現人力資源、財會、清算、統計、工程、保價、公安等領域的信息化,完善鐵道部政府網站,逐步實現政府網站公眾服務功能:實現以電子郵件、公文流轉、信息發布為主要內容的數字化、網絡化辦公,為主要管理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初步建成鐵路決策支持系統,提供個性化、專題化、智能化營銷分析和決策支持。
頁次:2/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