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賭注
深諳賭術的何鴻燊面臨人生最大的賭注,籌碼正是他對財富的控制權,“人還活著,子女卻迫不及待爭財,甚至要對簿公堂,這在香港怕是絕無僅有,聞所未聞。”一名香港大律師對本刊記者連聲感嘆。
兔年農歷新年的前一周,本是期待闔家團聚的日子。89歲高齡的“賭王”何鴻燊,四房太太并17位子女,卻未能如愿團圓。為爭奪上市公司資產,一出瞬間萬變的肥皂劇還在延續。
這是深諳賭術的“賭王”人生最大的賭注,也可能是最后的賭注,籌碼正是他一生積累的最值錢的財富——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下稱澳娛)的控制權。該公司擁有博彩業上市公司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0880.HK,下稱澳博控股)56%的股權,后者市值約662億港元,控制有澳門17個賭場。
“賭王”此番并非孤注一擲,但他押下的還有家族利益和情感。他不得不與復雜的人性對賭。
“賭王”的發跡史,在很多人看來類似通俗小說中的傳奇故事。何鴻燊生于1921年11月,是個相貌俊逸、擁有荷蘭血統的歐亞混血兒,會講葡語、英語和粵語。父親何世光曾是香港的著名富商,一度擔任渣甸洋行買辦、立法局議員以及華東三院的主席。
后來,父親炒股破產,出走越南,少年何鴻燊亦受貧苦折磨,嘗盡世態炎涼。有一天,他的一顆牙蛀爛生洞,去找做牙醫的姑表丈,不料卻遭冷遇:“你沒錢,補什么呀,拔掉算了。”
1939年,何鴻燊發奮考上了香港大學理學院。適逢“二戰”爆發,1941年何鴻燊肄業,在日本侵略香港期間,逃至中立地區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當時身上只有10塊錢,這就是他的創業資本。
何鴻燊的“第一桶金”得益于澳門聯昌貿易公司。靠著能說流利的英語,他被引介當上了公司的秘書;又善察言觀色,周旋四方,頗得賞識。一年后躋身為公司合伙人,次年更從公司取得100萬港元的分紅。
成為當時港澳最年輕的富豪后,何鴻燊進入澳門貿易局,專門負責戰時物資采購。他意識到限額生意盈利極大,便與香港恒生銀號創始人之一何善衡合伙創辦大美洋行。至“二戰”結束時,何鴻燊財富積聚到200萬港元,已涉足金銀買賣、藥品代理、火柴制造等多項生意和產業。
“賭王”帝國
1953年何鴻燊回到香港,與人合辦利安建筑公司,涉足地產業,攬建大量香港政府工程。至1959年,他的身家從離澳時的300萬港元增加到1000萬港元。
而得以成為一代梟雄的轉折出現在1961年。40歲的何鴻燊聯合霍英東、葉德利、葉漢合組的財團,在距截標時間5分鐘前上交標書,以316.7萬港元的價格,僅比競爭對手持牌財團泰興公司的出價高出1.7萬元,贏得賭場專營權。此役開啟了何鴻燊對澳門賭業壟斷經營的40年。
澳門回歸祖國三年后,何鴻燊在博彩業的壟斷地位方告結束。外國競爭者被引入,其中包括永利度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后的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上述三家公司分別與威尼斯人集團、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新濠博亞博彩有限公司簽訂了轉批合同,獲得了準許賭場運營的牌照。
不過,何氏家族依然占據澳門賭業的半壁江山,何鴻燊與子女何超瓊、何猷龍仍擁有六張許可經營牌照中的半數。
得益于內地“自由行”政策放寬,澳門賭業在2006年超過了美國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博彩中心。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數據,2010年澳門博彩業收入同比大增58%,達1883.43億澳門元(約合235.1億美元)。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公布,2010年入境旅客達2500萬人次,同比上升15%;其中53%來自中國內地,30%來自香港。
何鴻燊的財富隨著賭業王國的急劇擴張而暴漲,最高峰時控制著5000億港元資產,個人財富有700億港元,位居港澳十大超級富豪之列。除了經營一個由葡京賭場支撐的賭場網絡,多年來通過大舉投資和收購,何鴻燊的產業遍及澳門地產、百貨商場、酒店、銀行、電視臺、機場、輪渡等,其投資地域亦延伸至中國內地、葡萄牙、越南、加拿大等。 四房變法
除了龐大的賭業王國,賭王的四位太太及17位子女相當了得,被當地媒體稱之為“四房十七杰”,一舉一動皆為世人關注。
然而,這表面上的和諧在過去數周內趨于瓦解。為爭奪一家控股公司Lanceford Co。的控制權,四房夫人及子女的紛爭終于公開化。這一公司是持有澳娛32%股份的最大股東,從而間接擁有澳博控股18%的股份,這部分股權價值約16億美元。 四房明顯分成兩個陣營,一方由二房及三房結盟,另一方則由長房及四房聯合。爭奪戰始于今年1月24日澳博控股的一則公告:Lanceford Co。股權變動,何鴻燊將所持的澳娛股權約31.6%分予二房子女及三太,自己只保留100股普通股。長房及四房在此次分配中一無所獲。而去年年底,何鴻燊將其持有的澳博控股7.03%的股份轉讓給四太梁安琪,使后者增持比例增至7.69%。
今年1月25日中午12時,何鴻燊在淺水灣家中,與其代表律師、高李嚴律師行合伙人高國駿見面。據高提供的一段錄像,其時何鴻燊清晰地用英語表示:“我們一定要奪回Lanceford!”當高國駿詢問“賭王”如何形容今次事件時,何鴻燊拿起手上眼鏡說:“Its something like robbery”(事件猶如搶劫)。他對此要求進行訴訟。
不過,次日上午,何鴻燊卻向公眾拋出相反的言論。他在三太陳婉珍家中接受了三家媒體采訪,在鏡頭前宣布事先寫好的聲明,表示自己愛家人,不想互相控告,并撤銷高國駿的代表資格。這是何鴻燊首次現身電視熒幕,向公眾宣讀“和解”聲明。當時“賭王”神情呆滯,不時停下喘氣。
1月26日下午4時,何鴻燊在淺水灣家中拍攝第二段與高國駿對話的錄像,聲稱自己是受到二房女兒何超瓊和何超鳳的壓力,才宣讀聲明。他承認高國駿仍是其代表律師,希望他繼續法律程序,入稟法院。當日下午5時,高國駿代表何鴻燊入稟高院,控告二房、三房等11人。
1月30日上午11時,何鴻燊拍攝了第三段與高國駿對話的錄像。他對何超瓊等人“出爾反爾”感到失望,希望通過法律行動予以阻止。當晚11時,高國駿在一份聲明中表示,1月27日何家在澳門開了一次會議,與會者包括代表長房的何超賢、二房的何超瓊及四太太梁安琪。大家原則上達成共識,按何鴻燊意愿,重新將Lanceford權益平均分配給四家人。何超瓊表示愿將其權益均分,但要征得母親及兄弟姊妹的意見。
就在高國駿發出聲明一小時后,事件再度出現轉折:二房、三房通過新聞發言人向媒體發出多份文件,包括何鴻燊于1月27日簽署、1月29日存檔的終止訴訟通知書、何鴻燊在1月28日簽署的聲明等。
他在聲明中稱,女兒從無搶劫和欺詐,“超瓊和超鳳曾向他全面詳盡、深入解釋有關Lanceford的改組程序,并取得他的認同及簽署。整件事件從無任何‘騎劫’‘搶劫’‘欺詐’或‘違背誠信’的情況”;“這類字眼非我原意,使用者是嘩眾取寵,另有用心……我的兒女隨我身邊工作近20年……我對他們的誠信、忠心和能力,從過去到現今,從無絲毫懷疑或動搖。”“賭王”還表示,過去沒有經過深入了解和溝通,采取了不必要的法律行為,但現在已全部撤銷。
此外,還有一份何超瓊的聲明,否認1月27日的聚會是家庭會議,否認她同意“均分股份”的說法。
1月31日,高國駿在首次舉行的記者會上公開三段與何鴻燊會面的錄像片段,重申仍然代表何鴻燊,將繼續進行法律訴訟。當天深夜,何超瓊發出聲明,稱錄像片段的公布令她驚訝,“因為這與家父何鴻燊博士于不下一次在醫生與律師在場的情況下,向我們表達的指示并不相符”。
一個星期的新春假期之后,有關何鴻燊的財產分割糾紛仍未達成共識。高國駿透露,由于沒有一份可以接受的建議書,很可能會采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一記警鐘
“賭王”的家族恩怨外曝于眾并非第一次。2007年,比何鴻燊小一歲的胞妹“十姑娘”何婉琪將何鴻燊告上法庭,指控他40年來以“家族丑聞”相要挾,逼迫自己放棄股權,騙取了上億美元資產。 耄耋之年的兄妹反目震動濠江,加上澳門政府近年來力促博彩市場自由化,外資博彩集團攻勢甚猛,令“賭王”備感內憂外患。
一名博彩業分析師對本刊記者表示,何鴻燊的遺產繼承方案之爭,其實早在澳博控股上市時即已開始;而上市行為本身,是何鴻燊遺產繼承的一個工具。澳博控股2008年7月上市以來,現金流一直相當充裕。截至2010年6月30日,澳博控股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7億港元,短期借債24.8億港元,長期借債35.9億港元,凈現金56.59億港元。
“澳博控股上市后一直沒有大的項目要做,因此上市并非由于渴求融資。但是,上市的好處是能夠將管理層和所有權分開。”這名分析師指出,何鴻燊勢必對今日局面已有預料,才有當年將澳博控股上市的決定,“只不過他萬萬猜不到自己會中風。”
2009年7月,時年87歲的何鴻燊在家中因中風暈倒撞傷頭部,入醫院接受開顱手術,之后返家休養。病中有四房子女輪流探望,但分割家產事宜亦從此緊鑼密鼓加快醞釀,終于引發2010年1月的這場股權爭奪戰。至于Lanceford Co的股份最終是四房平分,還是二房、三房據有,短期內仍未有定論。
瑞銀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在短期內,何氏股份的變動將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運營。不過于長遠看,上市公司的戰略發展及決策會否因澳娛的大股東而異,還有待觀察。可以肯定的是,過去數十年由何鴻燊一人集中掌權的賭業王國時代將由此不再。
在外界看來,澳門何氏家族爭產之戰,無疑為隔水毗鄰的香港富豪們敲響了一記警鐘。無論長江實業的李嘉誠、恒基兆業的李兆基,還是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兄弟等,這些億萬富豪們已陸續步入遲暮之年。他們名下的巨額財富將如何繼承與分割?這是處于香港經濟“中流砥柱”地位的系列家族無法回避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