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原因待解 分類網站和百度進入
2011年7月,百度人才更換品牌名稱后正式上線,并提出“按效果付費”,擬通過自身強大的流量優勢切入網絡招聘行業。
據騰訊科技獲悉,自2010年末以來,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在長沙等十多家大城市的路牌、電視、公交車全方位打出免費招聘的廣告,發力招聘。而到今年7月中旬,趕集網也將大力布局免費招聘業務。 “網絡招聘是我們今年業務的重中之重。”58同城招聘事業部一位負責人告訴騰訊科技,和前程無憂這類傳統招聘網站相比,58同城招聘主要是以免費的分類信息模式運營。今年,58同城還將繼續擴充招聘業務的團隊,建立免費簡歷庫,為企業方和應聘者服務。
“在分類信息積累了3-5年后,58同城已經具備高流量基礎,而對廚師等一些低端招聘,前程無憂等綜合性招聘網站難以提供,生活類的分類網站順勢發力招聘順理成章。”有分析師如此強調。 而百度、分類信息網站等新入局者也看到了傳統招聘網站的發展弊端,欲從另一角度來搶食。 “傳統招聘網站行業同質化嚴重,用戶不穩定,盈利模式單一,能真正賺錢的企業數量有限,空間太小。”對于一些招聘行業的創業者,業內人一片唱衰。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遭遇過多資金涌入正是傳統網絡招聘陷入困境的主因。 上世紀90年代,網絡招聘就開始閃亮登場,到2007年前后,愛爾蘭Keyland、Seek、聯想、Monster等海內外資本紛紛涌入。 前程無憂、智聯招聘、myjob等數近千家網絡招聘企業應運而生,幾乎遍布各大城市。但網絡招聘地域性較強,一個城市只需一兩家。
于是,同質化和過度飽和出現。由于競爭加劇,盈利模式單一,廣告成本水漲船高,向企業端收費的惡性價格戰隨之出現。 業內流傳的一組數據顯示,美國招聘網站Monster發布一個普通職位的價格是2000元人民幣,在國內僅有幾十元,最便宜只要20元人民幣。國內網絡招聘利潤率大大降低。
一行業內人士透露,招聘網站需要大筆投放廣告,才能換來流量和企業的認可。“對外廣告的投放幾乎左右著一個招聘網站60%流量,持續投入,難以獲利,但要不投,流量將一瀉千里,市場份額隨之流失,距離融資上市的機會愈加渺茫。”
因為價格便宜,很多招聘網站淪為企業宣傳的展示平臺。公開統計數據顯示,三大傳統招聘網站的展示廣告費已經超過收入的50%以上。這樣使得招聘效果大打折扣,本應是幫助求職者和企業主找到有效信息的招聘核心價值被扭曲,用戶開始流失。
最終,金融危機和投資人的急功近利,加速了網絡招聘行業衰敗,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開始走下坡路,而搶先上市的前程無憂挺過寒冬,搶占了更多市場份額。
雖然一些招聘網站向細分的垂直化發展,但一般進行網絡招聘的用戶,主要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屬于資歷尚淺階段,細分的行業招聘并不適合他們。當這類人群達到行業招聘的精準要求之時,其本身對網絡招聘的依賴性已大大降低。
頁次:2/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