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全國共有2500萬農民就業面臨很大壓力,其中大多數來自中西部地區。針對這種局面,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徐冠巨近日提出:只要找準創業的“藍海”,輔之以良好的創業環境,中西部農民同樣有條件復制浙商的成功模式,闖出一番新天地。
沒有出色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也不突出,400萬浙商卻在改革開放30年間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民營經濟奇跡;作為這一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徐冠巨認為如今的中西部地區同樣出現了這樣的機會。
“各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普遍取得突破;不少地方農村地區人口密度很高,適合建立較為經濟的供應半徑;不少行業已經培育出大批的熟練工人等,這些都是中西部農民創業的有利條件。”徐冠巨委員為中西部農民盤點出三大“創業藍海”:
首先是“進口替代”產業。據海關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的植物產品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作為工業原料,適合于工業化生產;每年進口技術含量不高的輕工產品仍達數百億美元,中西部地區完全有條件在這些領域生產出足以替代進口的產品。
其次,中西部地區大量未得到滿足的初級消費和基本服務需求,同樣為農民創業提供了空間。徐冠巨委員說,中西部很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質優價廉的輕工產品以及部分生產資料仍然短缺,大量初級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能源、教育、醫療衛生服務、居民服務等普遍短缺;再加上大批在沿海地區務工的青壯年返鄉,必然對服務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等,這些需求背后都蘊藏著“商機”。
此外,中西部農民還可以主動尋找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所釋放出來的機會。
徐冠巨委員說,鼓勵、支持和引導中西部地區農民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需要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為此,他經過這一年來的調研和思考,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四條建議:
一是要大力培育創業的環境,積極營造創業的氛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二是在對農民創業進行必需的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創業農民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
三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解決農民創業要素瓶頸的制約。政府或社會中介組織通過為農民提供小型工業、商業、養殖業、種植業等創業園區,降低農民創業門檻;通過提供設備租賃,發展二手設備交易市場,開展小額貸款服務等方式,解決創業農民資金難題;通過發展生產資料市場,解決創業農民創業的原材料供應問題。
四是重視信息技術在農民創業中的作用,積極為農民提供公共互聯網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