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王志強,32歲,山東人。10年前他是國稅局的一名正式職工,10年后,他成為了北京中科兆潤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并成功開發了北京中科兆潤“工程清單計價軟件”。該軟件的問世,不僅從技術手段上杜絕了建筑工程計價中“暗箱”操作的行為,而且使工程預算一步步走向科技化。
1995年,在國稅局工作的王志強放棄了安定的生活,抱著闖世界的心態只身來到了北京。沒有經驗的他處處碰壁,前途渺茫。剛開始,他做小貿易,跑遍合肥、安徽、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后經朋友介紹,又開始做工程,可最后都覺得不適合自己發展,1996年,王志強南下去了廣州。
來到廣州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都市,王志強經受住了考驗,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當時他在一家國有汽車銷售總公司工作,公司派他與中信實業銀行的行長恰談融資的問題。星期天,雙方達成了協議,星期一雙方進行簽字。當時王志強的身上只有12塊錢,實在拉不下臉來向人借錢,無奈之下,他買了4個面包、4瓶礦泉水,穿著西裝、皮鞋徒步從深圳向廣州飛奔。上午10點出發,第二天下午兩點才到達,途中他一分鐘也沒休息過。到廣州以后,立刻給行長打電話,行長問為什么現在才到,不好意思的王志強只能說有事耽擱了,其實,他比誰都清楚這其中的辛酸。而后他去經理下榻的華泰賓館,剛進房間,鞋底都磨破了的他往沙發上一坐,再怎么站也站不起來。那次融資的額度是6000萬,老總本來答應給他0.5%的傭金,但當老總知道他的事情以后非常感動,又多給了他0.5%的傭金,共計60萬。這是王志強用辛勤的汗水在廣州賺到的第一筆財富。
手里頭有了錢,王志強又琢磨著做生意。經行長介紹,他決定去緬甸與行長的表弟一起做木材生意。他們每人出了40萬的價錢,租下了緬甸的一座山。經過當地政府的同意,他們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進行伐木。在緬甸度過的日子實在苦不堪言,就好像回到了原始森林。艱苦的11個月使他吃盡了苦頭,也學到了不少做生意的經驗。那年他賺了幾百萬。后來他到北京,看準了IP卡銷售行業,花200萬購買了生產IP卡的原材料,做起了IP卡的生意。生意越做越火,使他賺到了不少錢。一年后,他又開始在廣州做起了的石油生意,一干就是3年。2003年,天河煤氣管道市場被壟斷,他又把目光投到了房地產行業。在生意場上闖蕩多年的王志強,面對房地產極其復雜和專業化犯了難。從組織隊伍方面到預算工程費用方面,每一個環節都要細化,每一項都要親自監督,但是一個人精力畢竟有限,后來,他采用清華黑木爾軟件對工程計價行為進行監督。這個軟件使他輕松很多,也放心很多。本來以為一切都很順利,但事情并非如此,在做第一個工程預算時,本來預算出能賺幾百萬的,可是工程完成了以后,不賠也沒賺。究其原因是他忽略了地價方面的估算,以及政府對地價進行了干預。在得到經驗的同時,王志強發現了了工程預算軟件的漏洞,于是又一次把目光瞄準了軟件開發這個市場。
不久,他準備開辦一家專門研發工程預算軟件的公司。剛好有一位老師給了他許多建議,使他在這個市場中找到一個亮點,就是杜絕工程計價中的暗箱操作的問題,完善工程計價行為。開發這個軟件使工程預算開始走向科技化。
說干就干的王志強,僅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研發出“工程清單計價軟件”,并將其成功打入市場。一年來,公司由原來只能容幾個人的小寫字樓,擴大到現在的能容納幾十人的1000平方米的大型寫字樓。一個軟件怎么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研發出來并上市?除了研發隊伍的智慧外,還有就是員工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結果。公司從1999年成立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員工跳槽去別的公司,公司除了考勤制度以外,就再沒有其他的規章制度。王志強認為,制定一個苛刻的制度,不如善待員工讓他們有一個輕松的工作環境,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智慧發揮到極至。王志強的人格魅力和他明確的發展目標,使得員工們都很受鼓舞。平時如果員工遇到困難就會盡量自己解決,從不讓王志強分心;員工每次完成的工作都比王志強要求得更好;在工作以外的時間,王志強會和員工們一起爬山、聊天,他們之間已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這種氛圍下,公司上下相互鼓舞,團結一致,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工程清單計價軟件”的快速問世就是最好的見證。
王志強的經歷又一次驗證了:一個人并不是靠空想就能成功的,必須要經過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磨練,才能達到勝利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