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會所、溫泉度假村、溫泉洗浴……近年來,各種各樣打著溫泉旗號的地熱工程遍地開花,就連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高舉“地熱溫泉供暖”的招牌招攬生意。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溫泉圈地”火爆的背后難掩地熱資源開發亂象,有關部門應堅決制止亂采濫用、粗放利用地熱資源的行為,把地熱資源利用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
地熱資源利用亂象:開發商扎堆“泡溫泉”。
溫泉開發亂象叢生
北京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具有地熱資源的首都之一,溫泉療養場所不但在建國門、天壇等中心城區可以見到,在北京近郊區更多。
中國地質大學水資源和環境學院教授周訓告訴記者,北京共有三處天然溫泉,海淀區溫泉鎮的溫泉已經干涸了,現在唯一能看到的天然溫泉是延慶松山公園內的松山溫泉。由于過度開發,北京地下熱水水位約以每年2米的速度持續下降。
半月談記者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采訪發現,面對豐富的地熱資源,一些開發商一擁而上,由于缺乏科學規劃、盲目開采、粗放利用,對資源和環境造成諸多破壞。
河北是中國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由于許多地區地熱資源埋藏比較淺,適宜直接利用,加之使用和開發成本較低,地熱供暖、洗浴、療養等地熱利用工程迅速發展。如2008年,深澤縣開打第一眼地熱井后,目前僅縣城就違規開發打有7眼地熱井,很多單位及住宅小區都是地熱供暖。
“個別縣開發地熱資源毫無科學規劃可言,本來只適合打三五眼熱水井,卻一下子就打了二三十口,濫采現象令人瞠目結舌。”一位知情者這樣告訴記者。
山西某市共開采22眼地熱井,只有6眼辦理了采礦許可證,而且目前已經到期。在山西太原、臨汾及河北一些地方,還存在不辦理采礦許可證的現象,當地的地熱開采幾乎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
由于開發層次較低,中國地熱資源浪費嚴重。在一些擁有地熱資源的地區,房地產開發商常以“溫泉水入戶”為招牌賣房,有些地熱供暖小區在供暖季節24小時采熱水維持室溫,30攝氏度左右的尾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
不少小區地熱水是按固定數額包月收費,很多居民只管用水,從不考慮節水。有的小區不僅用溫泉供暖、洗澡,甚至連沖馬桶都用上了地熱水。
專家認為,當前對地熱資源非法勘查、私鑿濫采現象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到了地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更為令人憂心的是,過度開采地熱水,會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引發地表水匱乏、空氣干燥,直接影響農作物和植被生長,嚴重時引起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等。
以河北深澤縣為例,當地的地熱井深度約1600米左右,由于回灌井技術工藝復雜、投資成本高,大部分地熱井出于經濟利益考慮都沒有回灌,而是直接排到下水道。
由于過度開發,河北遵化縣一眼噴涌了千年的古溫泉去年初基本干涸了,當地懷疑是其周圍五六眼數百米深的地熱井造成的。在古城西安市,因地熱資源豐富,近年來出現無序過度開采局面,前幾年已經出現了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地質環境問題。
來源:半月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