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WHY:原材料為什么“裝了GPS”
陳鎮是本次大運會的品控總監,他有著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賽事的豐富經驗。他告訴記者,本屆大運會對于食品原材料的甄選,標準極高,要經過20項精確檢測才能最終選用。本屆大運會的食品將涉及到奶類、油類、水果類等700多種品項,供應商都將從政府嚴格審批的供應企業名單中篩選,選擇后還要經過進一步嚴格抽檢。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加強對原材料添加劑、重金屬含量、過敏源、興奮劑的檢疫檢測。陳鎮解釋到,“比如一棵青菜的成長,在它還在農田里時,用來澆灌土壤的水,PH值是多少,都是有著嚴格標準的。施的肥料怎樣?如何防四害?有多少農藥殘留物,等等,這些都有相應的細則標準。這樣,含有類似瘦肉精或其他有損身體健康的有毒原材料,將在源頭上被剔除出去。”
為了確保各類原材料在發現問題后有源可溯,相關機構已建構了溯源、溯證機制。一旦出現問題,只要在系統中查詢,馬上就能得知該項原材料的來源和所有相關信息。也就是說,大運會食品的原材料仿佛被安裝了GPS,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都將一目了然。
WHAT:冷鏈技術是什么
原材料的把關只是第一步,這之后的倉儲和物流更為講究。陳鎮說,溫度的波動是引起食品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如對溫度的控制不夠準確的話,會帶來許多風險。除了產品的組織結構、顏色、口感等會發生改變外,還會造成微生物的繁殖,這是更致命的。為了確保采購的原材料品質的優良性和食用的安全性,從倉儲到物流都將采用冷鏈技術。
比如,對于水果蔬菜等的儲存和物流溫度將控制在8℃以下,而對于肉類等一些凍品的要求會更高,必須保證在-18℃以下。不同的原材料將選用不同的溫度進行管理。冷鏈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控制,對于在裝卸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冷鏈斷裂的現象,也將會被工作人員控制在最小的影響范圍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