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盆雞胸肉怎么這么多水,會不會注了水?”于女士從超市買了塊凍雞胸肉,準備在盛夏做道爽口的涼拌雞絲,拿回家一看,包裝盒已有少許水,這讓她犯了嘀咕。
前不久,商務部《畜禽肉水分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出爐,分別對豬肉、雞肉等畜禽肉水分限量作出了更嚴格的限制。注水肉,將隨國家法規的從嚴規范和管理的加強而遠離市場。
水分限量指標降低0.5個百分點
該《畜禽肉水分限量》修訂稿,適用于鮮凍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對畜禽肉水分限量作出了更加明確的限制:豬肉、牛肉、雞肉的水分不能超過76.5%,羊肉含水量不超過77.5%,鴨肉含水量不超過80%。與老版本相比,修訂版不僅添加了鴨肉這一新種類,每種肉類的水分限量指標也降低了0.5個百分點,相當于門檻進一步抬高。
據杭州冷凍食品交易市場肉類經營人士介紹,單憑凍雞胸肉包裝盒的水,并不能判定是否注水肉。因為肉品在冷凍時會有水汽凝結到肉上,在售賣過程中冰化了,就會出現水比一般鮮肉多的現象。
市貿易局介紹,為使市民吃上放心肉,我市已建設豬肉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統。今年以來加大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強對生豬定點屠宰場的管理,要求生豬定點屠宰場嚴格按照生豬屠宰操作規程進行屠宰加工,按照《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要求進行驗收檢驗,并建立了嚴格的登記管理制度,還加強了對未檢豬肉上市行為的打擊力度。
鑒別肉質可“眼手并用”
“注水豬肉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而沒有市場了,但誰能保證肉販不會往牛肉、羊肉、鴨肉和雞肉里注水?注水之后能檢測出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縈繞在許多消費者的心頭。據勾莊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肉類批發交易市場專家介紹,現在對注水肉的檢測方法主要有三類:感官檢驗、試紙分析法、使用專門儀器。
對于消費者來說,用看和摸的感官檢驗法最簡單實用。新鮮肉從外觀上看,脂肪潔白,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外表微干或微濕潤,用手指壓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復,彈性好,且有鮮豬肉特有的正常氣味。而注水肉,由于含有多余的水分,肌肉色澤變淡,或呈淡灰紅色,有的偏黃,顯得腫脹,從切面上看濕漉漉的。銷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是濕的,嚴重的還有積水。注水的凍豬瘦肉卷,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紅色血冰。
專家還提醒,判斷肉品好壞,并不能單純地認為鮮肉就一定比凍肉或冷鮮肉好。特別是眼下高溫天氣,如果鮮肉不注意運輸、貯藏條件,更容易滋生細菌或變質。而由于低溫可以降低或停止食品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也可以降低食品中具有分解各種營養成分的酶的活力和一切化學反應速度,因此可以說,經過低溫處理的凍肉或冷鮮肉的營養成分損失較少,也有利于保證食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