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英格索蘭
肉類是百姓生活的必需食品,它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百姓生活改善程度的一個重要依據。以1994年為轉折點,中國主要肉類產品的增長率出現穩步增長的勢頭,國民的消費開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至今。在過去的三年中,中國肉類生產每年以平均超過5%的速度在增長。得益于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近年來中國肉類總產量和總消費量始終在世界各國中處于首位。2009年中國肉類(豬、牛、羊、禽及雜畜肉)總產量達到7642萬噸,比上年增長5%,人均占有量達到57.3公斤。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了8大工程,這幾大工程將是未來國家重點投資領域。 據悉,這8大工程中,直接關聯到冷凍冷藏設備行業的就占5個,包括:如冷庫建設工程、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冷鏈運輸車輛及制冷設備工程、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工程和果蔬冷鏈物流工程。
在7月28日央視《經濟信息聯播》針對菜價上漲問題進行的調查中,則把冷鏈系統的落后,歸結為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不容忽視的原因”。據介紹,中國每年在食品運輸過程中因為冷鏈環節的缺失或間斷導致的食品腐蝕損失,可達400億元人民幣,而消費者最終將被迫為損失埋單。
另一方面,老百姓在消費肉類、海鮮、果蔬、禽蛋和奶制品等生鮮食品時,日益重視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而冷鏈存在的價值,正在于讓這些食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時,依然保有“新鮮出爐”的營養和安全。
冷鏈是保證肉類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肉類冷鏈設施不足、冷鏈技術落后、配套措施不健全,使得肉類產品腐敗損耗較大,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
本報告從肉類冷鏈概念入手,介紹肉類冷鏈狀況、我國肉類冷鏈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報告簡介】
為了對中國冷鮮肉市場有更深入的認識,本文對中國肉類消費市場及冷鏈現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就溫度對肉品的影響進行了詳盡闡述。在2001~2009年中,中國發生肉類重大安全事件9起,僅2008年第三季度我國食物中毒死亡人數就達到了68人,相應的,我國08年的肉類冷鏈覆蓋率僅為10%,而歐美、德等國均在90%以上,這也說明了中國的肉類冷鏈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完善。通過研究不同貯藏溫度及溫度波動下對肉類安全、營養、品質的影響,發現持續穩定的低溫環境對于肉品的品質是至關重要的。溫度與微生物的生長密切相關,當溫度在-26~-10℃區間時,微生物幾乎不生長,在-10~3℃這一溫度區間,微生物緩慢生長,主要是食品腐敗菌,當溫度達到3℃以上時,除了腐敗菌外,一部分病原菌開始大量生長。且溫度越高,微生物的生長速率越快。微生物的生長還會導致蛋白質降解、脂肪的酸敗,造成肉品營養價值的損失,而冷鮮肉始終處于在0~4℃的低溫環境中,經過了合理的排酸、貯藏、運輸,是真正意義上的放心肉,也因此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推廣。針對容易出現溫度波動的運輸環節,英格索蘭就不同的運輸距離提供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全方位的確保了肉品冷鏈的安全、高效、舒適。
報告性質
|
現狀研究報告
|
報告表述方式
|
文字分析、圖片說明、數據比較、統計圖表
|
報告價格
|
紙介稿:6000 RMB 折扣價:5280 RMB
電子稿:5500RMB 折扣價:4840RMB
|
交付方式
|
銀行付款;EMS或快遞、郵箱送達;
|
聯系方式
|
朱思曄:(8621) 2208 1959
|
電子郵箱:
|
Juliet_zhu@ap.irco.com
|
發布時間
|
2010年夏季
|
發布機構
|
英格索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冷鏈研究院
|
地址
|
上海市遵義路100號虹橋上海城B棟9樓(200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