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民營經濟報
近日,廣東省第一家專業藥品第三方物流試點企業———廣東康力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獲得首單全程物流配送業務。據了解,廣州市目前已有多家藥品經營企業正式提出與該物流配送中心合作,即將企業的藥品配送業務全權委托給其運作。
業內人士認為,康力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正式運營,標志著此前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國內藥品第三方物流,正在由概念階段逐漸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隨著藥品流通業變革的加速,尤其是已經實施的縣級以上流通企業的GSP認證對于藥品倉儲要求的提高,國內藥品第三方物流市場顯示出廣闊的市場前景。
物流模式專業
“我們的定位就是藥品第三方物流,只為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服務。”康力醫藥有限公司藥品物流配送中心鄧經理首先明確了他們的藥品第三方物流概念。
據介紹,整個醫藥行業近幾年的毛利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物流費用不斷攀升,約占40%左右。有關數據表明,2003年1月~9月,我國醫藥批發行業平均純利潤率僅有0。58%;而全美醫藥批發行業的平均毛利為5%,平均商業利潤率卻占1%~2%。發展現代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的當務之急。
過去兩年,國內醫藥物流業已經全面啟動,國家有關部門已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哈爾濱、新疆、武漢、廣州等地批準了10個國債貼息貸款項目發展醫藥物流。然而面對隨之出現的一大批從事醫藥物流的企業,鄧經理認為,這些醫藥物流企業大部分是一些大的制藥企業集團或者是大的醫藥流通集團內部自建的物流平臺,比如九州通、北京雙鶴、太極集團等,與專業從事醫藥第三方物流的企業有所不同。
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GSP的規定,年銷售額2億元以上、5000萬元~2億元、5000萬元以下的藥品批發或零售連鎖企業需分別具備1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500平方米倉庫。而事實上,聚集在廣州、深圳的大部分藥品經營企業是做新特藥代理或進口藥總代理等業務。這些企業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內地,年銷售額不低,但在當地并沒有相應規模的倉庫。如果在同一區域內每個企業都建一座500平方米以上面積的倉庫,勢必形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而藥品第三方物流的專業性則可彌補這一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