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一、促進我國醫藥物流發展的重要意義
醫藥物流就是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對醫藥(主要指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采購、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諸環節進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實現醫藥流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促進我國醫藥物流發展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有利于”:
1.有利于規范醫藥市場秩序
醫藥物流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與網絡技術進行醫藥的網上采購,實現信息傳遞和交易過程的“人機對話”,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醫療機構與醫藥企業之間“人與人”的聯系,增強醫藥采購過程的透明度和公開度,較好地杜絕采購中的不正之風。
2.有利于降低醫藥流通成本
醫藥物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一定的物流裝備、信息技術和購、銷、存、儲、配管理系統,有效整合醫藥產業鏈中的上下游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通環節,實現面向最終消費者的高效服務。
3.有利于提升醫藥流通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醫藥物流通過信息共享、集中采購、物料管理、統一配送等方式,挖掘流通過程中的“第三利潤源”。例如,醫藥物流企業能夠及時了解藥品配送狀況,隨時查看所經營品種的庫存和銷售動態,及時了解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庫存品種,通過信息系統自動向供應商實施補貨計劃。這種高效、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大大提升了醫藥流通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4.有利于加快推進“醫藥分業”
醫藥物流追求“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把正確的藥品以正確的價格送到正確的地點”,專業化、社會化的醫藥物流服務為醫療機構外包醫藥采購職能提供了可能。當醫療機構和醫藥物流企業通過電子方式連接后,醫藥物流企業可根據醫療機構發送的電子訂單及時進行醫藥采購、補貨和配送,使醫療機構的采購和臨床應用藥品人員無需介入醫藥采購活動,從而實質性地推進“醫藥分業”。
二、我國醫藥物流發展的總體形勢和主要障礙
1.總體形勢
(1)國內醫藥物流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我國人均消費藥品為13.8美元,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人均300美元的水平,也明顯低于世界人均61美元的水平。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公眾對藥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對藥品供應的要求也會逐漸多樣化。我國的藥品市場在過去10年中已經增長了3倍,預計2010年藥品市場價值將達到600億美元,202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藥品市場,這也意味著國內醫藥物流市場潛力巨大。
(2)醫藥物流已經起步,發展勢頭較快。200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現代醫藥物流體系的建設是深化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的必然”。200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加強藥品監督管理促進藥品現代物流發展的意見》,強調“發展藥品現代物流,是深化藥品流通體制改革,促進藥品經營企業規模化、規范化和進一步規范藥品流通秩序的重要措施”。
在市場需求的引導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一批有實力的國有或民營醫藥企業大力發展醫藥物流和電子商務。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等率先發展醫藥物流,北京京衛大藥房和海虹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實施醫藥電子商務B2C和B2B業務,并在實際運作中取得了較好效果。各地還出現了建設醫藥物流中心的熱潮,全國有10個國債貼息的醫藥物流中心正在建設之中,各地自籌資金興建的醫藥物流中心也在快速增加,甚至一個城市就集中了幾個大的物流中心,如重慶有三大醫藥物流中心,成都有五大醫藥物流中心。
(3)國內醫藥物流企業將面臨日益激烈的跨國競爭。過去,我國一直限制外資進入國內醫藥流通領域,醫藥流通企業普遍缺乏與外資企業競爭的能力和準備,在資本規模、經營方式、管理水平、營銷經驗等方面都無法與跨國大企業相比。從2003年起,跨國醫藥物流企業開始進入國內市場。2004年底,我國向外資全面放開醫藥分銷業務,醫藥物流領域成為國際資本競爭的舞臺。目前,已經有少數資本雄厚、營銷策略先進、物流運作模式成熟的跨國醫藥物流企業進入國內市場,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跨國企業進入,國內醫藥物流企業面臨的競爭形勢將會更加嚴峻。
2.主要障礙
必須看到的是,國內醫藥物流的進一步發展還存在體制、政策、技術和觀念等諸多方面的障礙。
(1)體制和政策障礙。一是醫藥市場行政分割,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物流的高效運行要求打破地區和部門界限,在更大范圍內合理配置資源。在目前的財政體制和行政體制下,各地和各部門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既促成了眾多“大而全”、“小而全”醫藥經營企業的存在,使物流組織形式分散、低效、高耗,也阻礙了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大型醫藥物流集團的形成。例如,一些地區醫療機構藥品招標采購政策向當地藥品經營企業傾斜,不利于大市場、大物流的培育和發展;一些醫藥物流企業在外地經常遇到扣車、扣貨甚至無正當理由罰款等問題。
二是部門間的政策不協調。如工商、稅務部門在醫藥物流發展方面的政策與藥監部門不配套。藥監部門為促進醫藥物流發展,鼓勵醫藥連鎖、跨區域經營以及對異地所屬連鎖門店進行統一管理和配送。但工商、稅務部門要求同一法人主體在同一區域范圍內設立的分店全部按子公司管理,分別交納稅費,而不能由連鎖公司統一對外繳納,這種政策無疑加大了醫藥物流的運作成本,阻礙了醫藥物流的規模化和網絡化,制約了醫藥物流在更大范圍內的發展。
(2)技術障礙。第一,信息化水平落后。當前,國內物流信息技術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物流信息系統很不完善,企業間信息缺乏相互連接和共享,遠遠沒有達到物流運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盡管許多醫藥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醫院藥房等都配備了電子計算機,但由于相互之間沒有形成網絡,因而所發揮的作用極為有限。而發達國家物流信息網絡比較完善,醫藥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醫院都能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共享,數據能快速、準確地傳遞,大大提高了庫存管理、裝卸搬運、采購、訂貨、配送、訂單處理等環節的效率。如瑞典全國只有一家醫藥批發經營企業——國家大藥房,其物流能力可以支持全國各地連鎖經營藥店的藥品供應,醫院不設門診藥房,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具電子處方,醫院電腦同所有藥店電腦聯網,患者憑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