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方式:《物流科技》
摘要:文章主要通過分析我國醫藥行業物流配送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醫藥行業特點,通過借鑒國外醫藥行業物流配送成功經驗提出了我國醫藥行業企業物流發展的對策、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物流;醫藥;配送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medical industry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Based on domestic medical industry features, good experience of foreign medical industry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are used to giv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solve domestic problems.
Key words:logistics; medicine; distribution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品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物資空間轉動的廣度和深度也隨之擴展,因而對物流活動的效率、物流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信息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物流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和高度化,要求物流服務企業必須不斷改進和優化企業的經營模式,有針對性地開發新型物流服務,以適應物流市場的變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而醫藥物流就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設備、信息技術和進銷存管理系統,有效地整合營銷渠道上下游資源,通過優化藥品供銷配運環節中的作業過程,提高訂單處理能力,縮短庫存及配送時間,減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
1醫藥行業物流配送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1國外醫藥行業物流配送的現狀
從目前國際醫藥物流市場的結構現狀看,寡頭壟斷是市場結構的基本形態,大型醫藥公司年銷售額一般都在20億美元以上:如歐盟排在前三位的藥品分銷企業市場占有率為65%,日本前五位的為80%,美國排在前三位的高達96%。美國藥品銷售額占世界藥品市場的份額超過40%,但藥品批發企業商總共只有70家;日本藥品銷售額占世界藥品市場的份額為12%,也不過147家藥品分銷企業。且美國的現代物流體系以大型制藥企業和批發企業為軸心,醫藥連鎖企業沒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藥品配送直接由各分店向批發企業要求,最后由總公司與批發企業結賬。日本是以共同物流配送為平臺,使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的藥品庫存量大為減少,有的企業甚至達到零庫存,大大降低了藥品的流通費用,加快了資金的流通速度。
1.2我國醫藥市場物流的認識誤區
雖然我國醫藥物流興起發展至今已有一段時日,但更多的只是概念的炒作,缺乏對醫藥物流的真正理解和切實執行。國內醫藥物流在管理方法上很多還僅僅是“倉儲”,而沒有把它們提到物流管理的高度。從投資或經營的觀念來看,人們對醫藥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典型的代表就有以下兩種:一種觀念認為醫藥物流就是醫藥經營企業,即我國目前醫藥流通領域的醫藥商業企業。他們認為醫藥商業企業處于供應鏈的下游,是醫藥營銷渠道中占主導地位的成員,承擔了藥品分銷流轉的主要任務,因此他們就是物流的執行者。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建幾個倉庫配備幾十輛貨運車就叫物流,醫藥物流工作就是藥品的配送工作。其實,配送和運輸只是醫藥物流的一個具體環節而已。真正的現代醫藥物流的核心應該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設備、信息技術和進銷存管理系統有效整合營銷渠道上下游資源,通過優化藥品供銷配運環節中的驗收、存儲、分揀、配送等作業過程,提高訂單處理能力,降低貨物分揀差錯,縮短庫存及配送時間,減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1.3我國醫藥行業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醫藥流通企業與國外相比仍然顯得十分稚嫩,存在企業多、規模小、管理機制僵化、效率低、費用高、效益差、秩序亂等多種問題。醫藥流通企業多而小,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集中度低,導致企業經營成本高,醫藥流通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低下。醫藥行業物流并沒有實現我們所談到的行業物流實體,沒有形成行業集體或局部區域化的集約式的物流配送中心。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藥行業物流還需改變現有的模式,改進不完善的地方,規范物流服務。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3.1配送零散,物品不集中,造成行業物流費用過高。由于醫藥行業現有的特性,以及醫療機構采購管理不規范,造成多家企業供貨,供應生產商商品存放多處。造成社會、企業車輛過多運輸、倉儲費用增大、不能降低物流成本。 1.3.2由于政策限制,無法建立真正的配送中心。國家對藥品的經營管理,造成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進入流通市場,必須經過經銷商這一環節為自己的產品投放市場。這樣增加了一部分費用讓利于經銷企業,造成產品價格上漲。
1.3.3醫藥行業采購不科學,造成人力、物力資源浪費。整個醫藥行業采購隨機性比較強。臨時調貨、補貨的現象較多,造成運輸重復、服務不到位。缺貨、短貨現象時有發生,不能及時滿足客戶需求,影響了整個物流活動。同時造成人力、物力資源浪費。
目前,ABC分析法已經廣泛應用于物流管理領域,在儲存管理中運用ABC分析法根據儲存商品種類、數量多少、價值高低和進出庫頻率程度加以分類,進行分類管理。確定哪些不準缺貨,哪些可以補貨的品種。適時采購,同時在使用庫房堆垛位置、養護方法及出入庫進行合理安排和控制。此方法可以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果。
從這點看,物流的許多好的、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加深印象,將科學的方法充分應用到具體工作中。
1.3.4職能不明確。在醫藥行業,采購部門不屬于物流整個系統的一部分,這樣也就造成采購的盲目性,有些商品庫存過大,有些商品補貨不及時,庫存不合理,不能很好的配合物流為銷售服務。
1.3.5功能不健全,科技含量低。配送中心功能所述:進貨功能、整理分揀加工、儲存保管、配送、信息處理等。在相應的專業公司沒有充分發展之前,這些必然由自身承擔,否則難以體現物流配送優勢。而目前,由于上述的各方面原因,將配送中心簡單理解為“送貨上門”只應當看倉庫與運輸商品。大多數配送中心軟硬件設施落后,無法實現管理科學化、作業機械化,更不用談自動化。因此,導致高成本,低效率的現象極為普通。
2我國醫藥行業企業物流的發展對策
2.1現代醫藥物流體系的構建
為提高我國醫藥流通業水平,我國《醫藥行業“十五”規劃》中提出培育5~10個面向國內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建立40個左右面向國內市場或國內區域性市場、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以上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這些企業的銷售額達到醫藥行業銷售額的70%以上。建立10個在國內外知名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 000個以上;建立一批區域性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達到100個左右。通過一體化發展,實現廠商、批發商、零售商的聯合或批發商的強強聯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2.1.1無線實時的倉儲管理系統
現代物流倉儲庫房采用樓倉式立體化儲存方式。不僅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而且每層樓的貨架分為3層,增加貨物的倉儲量,使所有的空間都得到有效使用。大宗藥品進倉后通過高速垂直升降機進入各樓層,然后由叉車送到高位托盤貨架和分類存儲區,各存儲區的貨物按照藥品種類和銷售快慢分區、分層存儲。
其中物料搬運系統除配有傳統設備叉車外,還有物流分揀、電子控制機械傳輸等自動化和半自動化設備。倉儲管理信息和客戶訂貨信息通過倉庫管理系統(WMS)分類處理,傳達給相應的操作人員和設備,后者根據指令進行諸如上架、移倉、補貨、盤點、揀選、傳輸、配送等操作。傳統的方式是工作人員要拿著票據到現場提貨;而實時的管理方式訂單處理完全由電腦控制,工作人員只需根據手持移動數據終端的指令,或是貨架上液晶顯示屏的提示進行操作即可。實現了藥品驗收、存儲、分揀、配送等環節自動化、信息化和實時化。手持移動數據終端的核心技術是RF無線射頻技術。RF技術主要特點是采用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WMS)和現代物流技術相結合,實現與企業ERP系統的無縫對接,提高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通過RF無線射頻與電子標簽揀選系統、條碼自動識別系統等的應用,保證庫存收發準確率達到99.5%。
無線實時倉儲管理系統的實現可以大幅提高倉儲運作與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減少了現有模式中查找貨位信息的時間(經檢測可以縮短三分之二左右),隨時查詢每類藥品、每種藥品的庫存情況、出入庫歷史明細賬、每種出庫方式下的出庫總量以及出庫明細情況;支持多種出庫方式的業務;提供藥品盤點及調整功能,系統提供多種盤點方式如日盤、月盤、隨機盤、循環盤點或按區盤點等等,并能夠對盤點結果進行處理;大大加快出、入庫單的流轉速度,增強處理能力。同時系統的實施還能減少人力資源浪費,訂單多的時候,電腦會自動提示哪個崗位應該增加勞動力;訂單不多的時候,增加的勞動力就可以調整到別處。由于采用了人力資源動態綜合分配,可以減少20%左右的運行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員的利用率,減少了不必要的耗費,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無線實時倉儲管理可以滿足現代物流管理模式下倉儲管理系統的需求。 2.1.2現代醫藥物流體系是ERP系統的延伸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現代物流的概念是信息化和現代物流技術的結合。供應鏈系統和ERP系統實現了信息流和資金流兩者的統一。而現代醫藥物流體系實現了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三者的統一。
現代醫藥物流體系在具備ERP系統功能的基礎上還能實現:
2.1.2.1運輸配送管理:該管理模塊可以根據定單的生成情況生成運輸配送任務表;系統根據貨物量的多寡,合理調配運輸配送車輛、配貨量,選擇最佳運輸路線;并且實時跟蹤配送狀態,及時錄入簽收單;同時攝取提貨定單,沿途合理裝配。實際上該管理模塊即實時的運輸調度系統,能減少人為派車所造成的人情因素、車輛磨損、空載及油耗,降低運輸成本;而且不會造成簽收單或回執單的丟失,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1.2.2上下游客戶的資源共享:資源共享能夠給合作雙方都帶來好處。醫藥流通企業上游為藥品生產企業,下游為醫療單位和藥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其可以通過網絡與上下游客戶之間實現更緊密的對接。通過互聯網,供應商即使身在國外,也可以隨時看到其商品在物流中心的庫存量及流散動態,做出供貨安排。另一方面,醫療單位或藥店與物流中心聯網后,也可直接通過手持終端,查詢所有想知道的藥品信息,包括品名、規格、廠家、批準文號、效期等,并發送電子訂單。訂單經整理后立即傳到配送中心,流水線上的配送馬上開始,剩下的就是運輸了。由于配送效率大大提高,事實上,除了少量必備急救藥品外,今后醫院或藥店基本上可以不設藥庫,實現藥品零庫存,從而大大減少了資金的占用,一改長期以來我國醫藥流通領域從“倉庫”到“倉庫”的物流模式。
這種資源共享可以采用會員管理的形式來實現:有業務關系的客戶通過先注冊本單位信息 ,再注冊單位授權人的信息,物流公司審核上述客戶注冊的信息后,啟用用戶簽入系統,象指紋和簽字一樣,保證其唯一性,從而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性。
2.1.2.3發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就是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業的興起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是市場細分的結果。
藥品是特殊商品,設立純粹的、不參與藥品經營活動但又涉及藥品質量管理內容的全新的藥品第三方物流企業是不現實的。只要不存在商業競爭的風險,作為藥品流通供應鏈上的一個物流管理環節,完全可以將其藥品質量驗收、儲存、養護和配送等業務全部或部分委托給另一家已經通過GSP認證的,又有能力承擔第三方物流管理的藥品經營企業承擔,而且在現有的藥品法規框架內還是有一定的依據和可操作性的。如國家允許企業可以采取租賃的方式設置企業倉庫;允許藥品經營企業從廠家或商業企業直調藥品,其本身就考慮到了節約企業的運輸和管理成本。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藥品管理法》規定,開辦醫藥批發、零售企業必須具備符合GSP要求的倉儲條件,這顯然不利于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在適當的時期,將相關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逐步放開批發企業、零售企業和醫院必須設立庫房的限制條件,才能切實解決現有現代醫藥物流企業資源過剩的局面,實現醫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1.2.4建立共同配送組織
建立共同配送的組織體系是實現共同配送的前提,各參與企業要進行必要的業務與利益調整,確定共同配送的實施方案。同時,還可借助外部的技術指導與先進經驗。
制定共同配送的目標:研究對手的物流情況,明確物流設施設備的建設及相應計劃。贏得上、下游客戶的支持,改正原來的經營管理習慣,減少浪費,明確配送共同化所帶來的問題。
共同配送能準確、及時,可以提高供應保證程度,減少庫存,從而降低社會總庫存,集中高效的配送活動。合理、順暢的配送活動,可以簡化流通手續,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提高服務水平,從而降低物流成本,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狀況,等等。
2.2發展醫藥行業物流配送的措施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生產越來越趨向于多品種、小批量,行銷區越來越寬。采購成本、倉儲費用在企業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但眾多企業忽視的恰恰是這一塊,特別是國有企業,采購、運輸、倉儲不計成本,一概包攬。難怪這一領域被管理學家稱為“黑色地帶”或稱為物流“黑洞”。因此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應該是現代物流體系的建立。目前我們的醫藥流通行業的信息化雖已具備一定的規模,但在建設現代化的物流管理體系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尤其在倉儲模式的建立和倉儲管理方面仍停留在人工操作管理階段。落后的倉儲管理模式和設施對于企業日益增長的貨物配送需求愈發難以適應,因此,應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改變倉儲模式,實現倉庫管理的自動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當然,現代醫藥物流體系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賴于整個醫藥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2.2.1企業管理體系從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隨著我國醫藥市場的不斷整合和規范,在淘汰了相當一批效益低下、管理落后、運作原始的醫藥商業后,通過GSP認證達標的系統改造,醫藥商業的管理體制將日趨完善,管理能力漸步提高,特別是一些大型醫藥企業通過體制改革,逐步朝著企業集團化、管理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精細化管理、規范化經營是醫藥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2.2.2以行政區域為主的分銷模式向跨區域的集團性分銷體系發展。由于規模化發展的需要以及國家對異地設庫的政策于2004年4月1日正式放開,跨區域的大型醫藥分銷企業集團形式正在形成。過去以行政區劃為主的傳統多級分銷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終結;同時大型物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中、小型批發商使其成為批發配送網絡的節點企業,利用其已有的配送資源,不斷完善和合理規劃自身物流配送網絡,并將不具備物流功能的制造商、零售商作為自己的目標顧客,即通過自己的物流配送網絡將制造商的產品迅速、準確、及時、低成本地銷往目的地。醫藥物流正向寡頭壟斷方向發展,藥品分銷渠道全國化的趨勢日見明朗。
2.2.3產品從多渠道分銷向實行總代理、總經銷制形式發展。少數批發物流商實力不斷強大,逐步成為區域內的行業龍頭,市場覆蓋率程度越來越高,產品服務形成區域化優勢,為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產品周轉頻次,廠家的市場策略也已從在將自身產品分銷若干批發企業的做法中逐步轉向尋找區域內實力物流企業作為產品的區域總代理、總經銷的方式來實現,總代理、總經銷形式已成為重點產品的主要分銷手段。
2.2.4物流技術從簡單手工到電子信息業務系統發展。在物流行業總體發展趨勢下,醫藥物流技術也正在從人工為主的方式逐步過渡到使用電子信息技術,通過現代化的自動存儲,自動揀選和功能齊全的計算機倉儲管理系統,大大降低差錯率、提高勞動效率。以實現由傳統的人工倉儲向自動化物流的轉型,并成為所在市場區域內的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是醫藥物流手段升級換代的方向。
2.2.5醫藥物流業務從批發多級分銷向直銷零售市場發展。近年來,醫藥零售市場保持了暢旺的發展勢頭,其增幅穩定在10%以上。隨著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分類管理制度、跨地區連鎖經營管理辦法的逐步實施,為更好地適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及開放藥品分銷服務領域的需要,連鎖藥店成為醫藥流通業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業態,也成為醫藥商業批發網絡中極為突出的客戶資源體系。與此同時各地大賣場、平價大藥房相繼出現,其經營成本低廉,大進大出,對現有流通格局造成較大沖擊。
2.2.6醫藥物流建設從一般傳統型向大型化、現代化方式發展。醫藥物流建設不再是從前簡單地租借或自建倉庫,追求短、平、快的投機操作,越來越多的物流建設項目規模巨大。相關數據顯示,長春市醫藥物流中心總投資1.2億元;桐君閣的西部醫藥有限公司一期投資1.5億元;江西南華醫藥有限公司總投資2.21億元;湖南醫藥物流園總投資3.6億元;成都五塊石藥品配送中心均為企業投資修建、總投資7億元;內蒙古國家西部開發項目,占地1 500畝的“北方藥都”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海南知名企業集團三葉與海南銀森實業、天津浩地集團和香港滿京華投資公司興建的包括GSP醫藥物流商城在內的“三葉數碼城”已被列為海口市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共同斥資13億元巨資興建。
2.2.7藥品交易行為從單一的柜臺式銷售向柜臺與電子商務網絡平臺相結合的形式發展。互聯網絡技術的實際運用產生了一定的專業商品交易網絡系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將電子商務與傳統醫藥分銷產業相結合,形成“鼠標+水泥”的先進醫藥分銷企業模式。
2.2.8物流運作方式從傳統的批發企業模式向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現代醫藥物流采取供應鏈管理模式,以物流中心為平臺,與制造商及其他供應商(上游企業)和藥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銷商(下游企業)建立一種面向市場的供應系統,提高藥品分銷效率,并形成相對穩定的產銷聯盟網絡。在這個聯盟內,制造商、物流中心、零售商等企業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進行合理分工,面對最終市場的需求狀況,在生產品種、供貨數量、供貨時間、供貨方式等方面相互協作,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流通體制。
我國醫藥物流業的發展是多層面、多環節的,并且具有個性化的多樣性,從表象的組織結構到深度的企業運作,從整體經營的固定模式到細微管理的差異策略,根據企業的規模大小和服務方向都有不同的側重。但從總體而言,都是一個急迫的升級換代、涅槃重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杜絕投機和趕潮心理,避免造成一窩蜂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同時又不能小富即安、裹足不前,從而喪失行業發展的契機。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環境的良性發育和產業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在正確、有效地引導和調控中,我國醫藥商業的物流之路將更為穩健而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