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編輯
日本第一制藥(株)的合成抗菌素市場擁有日本最大市場份額,不僅積極投入遺傳因子研究和遺傳因子醫藥品的開發,以面向將來的業務擴展,還正在積極地調整物流體制。于2005年5月建成的東京物流中心。擴充了原在東京都內的舊的物流中心的機能,大幅度強化東日本地區的物流體系。
第一物流東京物流中心
第一制藥(株)在1995年前在九州、大阪、靜岡、東京、札幌5處設置了物流中心,構建了全國的物流網絡。通過該網絡,除了主要的大阪、靜岡工廠所生產的產品之外,還向特約店提供從其他公司采購的藥品。但是,舊的東京物流中心從建成至今已經19年,隨著貨物量的增加,內部空間不斷變得狹窄,很難滿足該公司未來事業的發展和多樣化物流的需求。
因此,新東京物流中心引進最新的物流設備,將保管能力提高到原來的2.5倍,對于地區內90%的客戶,可以實現第2天配送,大幅度地強化了中心的機能。
沿著東京地區外圍的環型公路,跨過東京灣,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旅行車已經抵達了位于東京地區琦玉縣吉川市的第一物流東京物流中心。這里與此前筆者在日本參觀的物流中心截然不同,在秋日和暖的陽光下,整個建筑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叢中,全然沒有車來車往的忙碌景象,環境非常安靜,車輪和地面摩擦的聲音剎時間在耳邊清晰起來,倒象是來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科研機構。
第一制藥物流中心的前身是第一運輸株式會社,1982年變更為第一物流株式會社。2005年是第一物流株式會社成立40周年,同時也是第一制藥株式會社成立90周年。
第一物流株式會社位于東京的物流中心,占地面積33999平方米,其中物流設施占地11500平方米,整個物流中心有81名員工。
東京物流中心為第一制藥和參天制藥兩間企業提供物流服務,負責為北海道和整個關東地區的400家客戶和其他4個物流中心提供倉儲、調撥、配送服務。
東京物流中心存放有藥品、疫苗和部分醫療用品,大約1000個品種。這里可以容納10000個托盤,也是目前日本最大、最先進的物流中心。
總體設計
物流中心分為兩層,一層是出入庫作業區,二層主要是揀選作業區,東京物流中心總體建筑雖然規模不大,但布局合理、設計先進,在保證日常藥品物流需求的前提下,第一物流東京物流中心作為日本最先進的醫藥物流中心,還承擔著危機發生時提供醫藥保障的重大使命,所以,整個物流中心在防震設計上,采用了應對危機和災害的特殊設計,投入也比較大。
來到第一物流中心的地下室,可以看到整個建筑底部都有防震裝置,整個建筑就承載在三十個防震基座上,在現場的日方人員介紹,這是一種復合結構,由金屬和橡膠兩種材料象三明治一樣疊加在一起。據介紹,每一個支柱的造價相當于一部奔馳轎車,這種結構可以保證物流中心在7級地震的情況下不受破壞。即使發生7級左右的地震,貨架也只會在水平方向慢慢搖動。由于貨物倒塌而導致的商品破損和恢復作業時間可以縮小在最小范圍內。不僅如此,物流中心在一些重要管道上也作了防震處理。
在整個立體倉庫區都設計了防火隔斷門,防火門將庫區隔成5個區域,為保證產品不受損壞,采用二氧化碳作滅火劑。
整個中心還自備發電系統,可連續供電72小時。
物流中心還設計了雨水收集設備,容量可達150立方米的專用水槽,可供平時一般用水需要。
入庫作業
一樓設有常溫倉儲區和冷藏庫,拆分中心,出庫區。貨車由南面進入裝卸區進行卸貨,以托盤為單位入庫。
在這里,我們看到,在進行卸貨中沒有用叉車作業,由于托盤承載在以平均間距半埋式安裝在貨車車廂底部的滾動輪上,所以當工作人員從車廂中將整托盤的藥品拉出時,顯得十分輕松和快捷。一般這種設計多用于貨機上專用航空托盤的裝卸。
托盤通過抬升機械進入入庫前整理程序,即以箱為單位的貨品堆垛在托盤上,經過運輸的顛簸,難免會歪斜,為了防止塌垛的發生,在入庫前對每一托盤上的貨品均通過一個特殊設計的裝置,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進行夾抱作業,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個托盤上堆垛的貨品都相當整齊。其實如果從后面將要介紹的一種出貨方式結合來分析,這個工序是不可忽視的,而且是相當重要的。
整理工序之后,托盤由有軌搬運車搬運入立體倉庫,并由高速堆垛機存入相應的貨位。
整個物流中心布置了三種類型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托盤自動倉庫(RB)、小型自動倉庫集約系統(CS)、箱盒式自動倉庫(FS)。
三種類型的自動倉庫除了對應保管物的包裝形態之外,還根據貨品對儲存溫度的不同要求分為常溫、低溫倉儲區、保管區以及出貨前暫存區等不同環境用途進行區分使用。
根據藥品的不同存放要求,冷藏庫分有三個等級分別是零度、零下5℃和零下15℃。
揀貨作業
由于藥品配送存在大量的拆零作業,所以第一物流中心設計了一個占地比較大的拆零作業區,按藥品不同的屬性和特殊要求分成不同作業區,有溫度要求的藥品則要放在恒溫的房間里完成。
在貨品揀選區的設計也是相當重要的。常用藥按商品流動的速度分區,低流動的藥品大約有400個品種,主要依靠人工補貨。
編輯:Lu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