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團冷飲事業部銷售訂單中心經理趙峰表示,公司的物流配送全部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運作。部門在對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統一招標時,往往要審定對方的資質,要求具備一定的運輸能力和資金周轉能力。同時,冷鏈物流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他們對物流供應商的人員素質提出高要求。
趙峰表示,對于承運商而言,運量大意味著回報大,伊利集團的銷售規模使其具備了整體優勢,并因此實現挑選承運商的可能。拿冷飲事業部來說,-18℃的低溫條件是最起碼的要求,承運商都能達到。另外,對于整個配送過程的恒溫要求,伊利集團自有一套體系進行控制。比如,進行相應的數據采集和跟蹤管理,不定期對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評估等,達不到要求者就出局。
據趙峰估計,由于伊利的冷飲銷量每年平均增幅超過30%,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因此總體上來說,每年新加入的承運商要比被淘汰的數量多。盡管如此,公司每年還是會有大約15%的承運商由于各種原因出局。
不同事業部對承運商的要求不一。據伊利集團酸奶事業部的王玉國透露,他們部門對配送環節保質保量的要求特別高。如對配送的溫度、濕度和衛生條件要求非常嚴格。同時,對于車輛是否符合管理規定,他們一方面安排運輸管理人員在裝、卸貨和運輸環節加強控制,另一方面將這些內容歸入對承運商的考核制度。
事實上,由于我國冷藏硬件設備嚴重不足,因此,即便是伊利集團這樣的大企業,也時常聽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抱怨冷藏車輛資源緊張。
“我們的運力能滿足自身客戶的銷量增長就不錯了,公司戰略政策首先是保往手里的客戶,其次是發展其他業務。”服務于多家外企的北京某冷鏈物流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與伊利、蒙牛等國內著名品牌以量取勝不一樣,我們目前服務的外資品牌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織網”計劃
自去年開始,伊利集團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一項“織網”計劃,這是一個通過戰略布局調整降低物流成本的典型案例。所謂“織網”計劃,其核心就是實現生產、銷售以及市場的一體化運作,并對每個市場進行。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