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乳業正加快調整步伐:
一方面,中國乳業步入持續快速發展軌道,政府在牛奶質量安全監管方面連出重拳。據介紹,1997至2011年間,我國奶類產量從601萬噸增加到3810萬噸,同期奶牛存欄從442萬頭增加到1440萬頭;同時,奶站清理整頓圓滿完成,奶站減少了34%,目前全國13503個奶站全部納入監管,持證收購,全國機械化擠奶率提高至87%。
另一方面,我國奶業發展整體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目前,國內人均奶類年消費量只有32.4公斤,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別是由于國產乳品質量問題頻發,嚴重影響了消費者信心,民族品牌信譽受損,奶牛養殖面臨困境。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陳三有表示,國內奶業的振興,乳品企業必須自強,以穩定的質量、良好的信譽重塑消費者信心。
“中國乳業發展,應該追求有質量的增長。”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說。
“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沒必要去回避”
對于食品企業來講,質量安全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孫伊萍表示,目前蒙牛內部已形成一個很強的共識,絕對不會追求沒有質量的增長,這是前提。
“食品安全問題,是繞不開的,我們沒必要去回避。”孫伊萍說,“食品安全事件讓蒙牛在顯微鏡下生存,我們將比以往更加關注細節,更加如履薄冰地做好每件事情。我們沒有必要過多辯解或者申訴,只有經過非常深刻的痛,才知道修復這個過程。我們要比別人更好地注重細節。”
對于乳品企業來說,奶源是保證質量安全最重要的因素。為了獲取充足高質的奶源,蒙牛加強了牧場管理。“未來我們將實行兩種管理模式,一是對自建牧場,我們將實行全方位管理,從管理人員到技術人員,以及我們的所有工作人員。二是我們參股和長期戰略合作的牧場,我們將實行協作管理,即必須派出我們技術人員到現場參與管理。”孫伊萍如是說。
除了奶源建設,蒙牛還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比如新增了將近1億的檢測設備,加大檢測力度;增加了將近3倍的人員加大檢測頻率;投入檢測費用,加大檢測力度等。
“與國際乳業的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未來國內奶類的消費將繼續呈現剛性增長。如果每人每天奶類蛋白質的攝入量從目前的1.5克增加到推薦的15克,全國奶類需求量將增加十倍,保障乳品有效供給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巨大的消費潛力不僅為中外乳商提供了巨大商機,也為國際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前景。農業部信息表明,奶業發達國家與我國交流合作呈日益增多趨勢。近日,中國與丹麥開啟政府間深度合作,推動成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通過借鑒丹麥乳業的發展模式改善企業與社區及奶農的合作關系,從行業層面推動中國乳業接軌國際水準,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蒙牛乳業還與歐洲乳業巨頭丹麥愛氏晨曦食品公司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愛氏晨曦以22億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約5.9%,成為繼中糧之后的第二大戰略股東。
據悉,成立于1863年的愛氏晨曦公司是歐洲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乳品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機乳品供應商,在全球乳業排名第五。愛氏晨曦副總裁莉莉女士(lillie Li Valeur)表示,愛氏晨曦的管理系統將全面傳輸到蒙牛,以保障蒙牛的原奶安全。
中國的乳品行業競爭激烈,市面上的大小乳品品牌和種類紛繁復雜。“我們一直在梳理整個蒙牛的品牌和產品。在未來蒙牛整體的發展上,我們需要更加系統地去規劃我們的產品,特別是在整個研發和產品的創新上,我們要領先。”孫伊萍表示,未來的蒙牛將是一個管理有序,并且在品牌的規劃、品牌的建設上非常有系統的公司。
“優秀公司要靠優秀文化來管理”
孫伊萍就任蒙??偛煤螅]有急于開展各項工作,而是首先跟員工探討了蒙牛的未來、蒙牛的愿景、蒙牛的使命和蒙牛的價值觀。
“經過全員討論,確定了我們的愿景要做最專注、最專業的乳品公司,我們的價值觀是陽光、高尚、責任、創新。這是我們蒙牛人自己經過討論,發自內心希望形成的。”孫伊萍表示,如果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外來的、所謂的“聰明”領導身上,那樣做蒙牛肯定是要失敗的。成功的核心是要調動每一層次的員工的智慧和想法。
在孫伊萍企業管理的“金字塔理論”中,從下到上依次為人、系統和文化。“最底層是人,就是把團隊打造好,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第二層是系統,讓大家在考慮問題和做事情的時候有系統化的思維和方式,有這樣的工具和方式才能成就百年老店;最上面一層是文化,一個優秀的公司最終要靠文化來管理。”
在這一價值觀的指導下,蒙牛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加大了力度,通過一系列活動,更好體現一個大企業、大品牌的責任。
目前,蒙牛集團正在與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合作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公益活動。
對于參與這一公益活動的初衷,孫伊萍告訴記者:“這種公益行動不是做廣告宣傳,而是需要蒙牛人身體力行的去做一些實事,表現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要給教師實實在在的資助,改善教師的居住環境,要做實實在在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