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供應鏈的提出與存在問題 |
2011-12-13 中國冷鏈物流網(www.o845.cn) |
敏捷供應鏈的構建
1、建立虛擬供應鏈VSC。虛擬供應鏈是一條基于信息的虛擬鏈,它是整合物流,將整條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串成一個動態、柔性的企業聯盟。在虛擬供應鏈 (Virtual Supply Chain,VSC)運作中,依靠一關鍵結構一VSC商務平臺,該平臺可由政府或行業籌備,依托某一商務網站組建,并由籌備者隨時刷新,各中小企業以會員形式加入其中,供客戶和企業查詢,并在平臺上組建虛擬供應鏈。在這種供應鏈形成中,有大量從事供應、制造、銷售的中小企業作為其形成基礎,不需由大型核心企業組建,各企業的合作是均勢的,利益分配比有核心企業的傳統供應鏈更趨合理;相關企業通過查詢虛擬供應鏈商務平臺上的信息,快速組建,迅速聯合。所以更易于形成,并使其運作成本降低。
虛擬供應鏈的管理職能機構是建立一個符合現代化管理組織理論的扁平化組織結構,由發起企業構造結構網絡,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向其合作企業提供指導性管理支持和服務。由于供應鏈虛擬企業的領導是根據成員所具有的核心能力來確定的,即組織中的領導是共享的或動態的,因而管理層能夠對變化的外部環境做出快速反應。另外,流通在供應鏈中的信息關系著各成員的切身利益,這就能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從而保證所做出反應決策的科學性。
虛擬供應鏈運作模式是:客戶在VSC商務平臺上發布需求信息,商務平臺將同類需求信息聚集,供分散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瀏覽。相關環節的上下游廠商的任一家都可作為虛擬供應鏈的發起者,聯合有關合作伙伴組成虛擬供應鏈,相互約定合作伙伴的任務和利益分配原則。客戶在VSC商務平臺上考察和比較參與合同投標的虛擬企業供應鏈及其組成單元情況,進行優化決策,選擇一個綜合最優虛擬供應鏈并簽訂合同。向供應商訂購原材料及零部件,產品制造,向分銷商、零售商分發產品。
2、完善信息共享系統。虛擬供應鏈組織的建立,為壓縮前置時間,建立基于時間競爭的極速供應鏈提供了組織結構基礎,而虛擬供應鏈組織的良性運作,卻離不開信息共享系統的硬件支持。而影響供應鏈運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各成員不愿意與他人共享那些敏感的信息。由于供應商不能夠很好地了解顧客需求變化的真實動機,只能根據顧客需求的變化來調整自己向上一級供應商的訂貨量。這樣一個過程經常會產生所謂的“牛鞭效應”(BuHwhip Effect),即消費者需求一點點變動就能通過供應鏈使末端需求產生巨大的波動。隨著供應鏈的延伸,松散式整體化造成的后果也愈來愈令人擔憂。后果之一就是加重了“牛鞭效應”。牛鞭效應實際上是供應鏈中各成員理性行為的結果,由于各成員只是從自己的目標出發并缺乏對其他成員所作決策的了解,從而導致了看起來對于各成員是優化了的行為而對于供應鏈整體來講卻是并非最優的結果。這種效應對于供應鏈管理危害很大,可能導致供應鏈運作的混亂。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統,同時協調各成員間的關系,促進他們相互共享關鍵信息。
通常采用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統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以一定形式的標準商業文件由一個公司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電子傳遞方式傳向與它有貿易關系的公司的計算機系統。采用EDI使得供應鏈上的各成員都能迅速聽到需求的呼聲,并依賴柔性制造、自動化倉庫和快速后勤等對需求做出及時反應。基于EDI的供應鏈管理的一般做法是:當零售商與顧客發生一次交易后,其數據由POS機通過EDI進入供應鏈的數據庫,與原有的預測信息對照,以了解其差異,調整后的預測信息再考慮促銷或特殊消費的信息,得到盡量接近實際需求情況的新預測值,供應鏈上的各成員根據這個較為準確的預測值安排生產和供應。
通過信息共享系統的建立和完善,確保信息在供應鏈中傳遞的真實性和及時性,并在空間概念上減少供應鏈的層次,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同時,信息的共享,構建以顧客為中心的閉環信息流通路,使顧客反饋信息成為可能,從而營造快速反應客戶需求的硬環境。
亟待解決的問題
1、技術整合問題。在建立極速供應鏈的過程中,上下游企業以及顧客之間的信息流通至關重要,而信息的快速流通又需要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雖然目前許多供應鏈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處理系統,但系統協調性缺乏、技術層面偏低仍然是制約信息快速傳遞流通的瓶頸。對信息系統的構建,大多數企業沒有超出傳統的 ERP系統,只是根據自身情況量身定做,而不是以整個供應鏈系統的實際情況作為構建的出發點,結果導致各個企業系統互不兼容,整個供應鏈系統失調,信息流動受阻,更不用說快速流通了。同時,供應鏈信息共享系統的正常運作需要日常的技術維護和升級,而這往往是各個供應鏈企業不愿意負擔的“包袱”,一旦系統出現問題,各企業雖然損失嚴重,但也會如熱鍋螞蟻,拿不出有效的應急措施應對系統故障。
2、組織結構問題。虛擬供應鏈的組織結構有其特有的優點,比如反應迅速,高效率低成本,但也有其先天性的不足。管理無組織,領導無權威是其最大軟肋。由于管理的松散和規避風險的本能,各個供應鏈企業難免會做出一些符合自身利益而又有礙于整個供應鏈正常運作的決策。沒有嚴格的管理體制和正式的規章制度的約束,各企業各自為政,結果是信息流通受阻,供應鏈物資流通不暢。建立嚴格并且合理的組織機構已成為構建急速供應鏈的根本保障。
3、成本與速度問題。建立極速供應鏈,往往把重心放在速度上,盡一切可能壓縮前置時間,而忽略了快速反應所帶來的成本增長。反應能力是有代價的。如要提高對大幅度需求的反應能力,就必須提高生產能力,產品成本就會隨之增加,從而導致供應鏈盈利水平的下降,每一種提高反應能力的戰略都會付出額外的成本。當然,在建立基于時間競爭的極速供應鏈的同時,應該加強供應鏈的整合管理。供應鏈的整合管理不是指某種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只不過是實現供應鏈整合的工具之一。整合管現需要以人為中心的企業轉型方法論,強調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如何運用好這些管理信息系統才是供應鏈整合管理的目標所在。而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選擇,因此,在供應鏈整合的同時應該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運用。(本文來源:智庫百科)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
[發表/查看評論] |
 |
推廣信息 |
|
|
|
|
|
 |
 |
官方微信:cclcn56 |
官方騰訊微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