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際物流智慧大會”在寧波召開,SOA基礎平臺軟件廠商普元在會上不僅榮獲“最佳行業解決方案”這一殊榮,并且其副總裁史鳴飛針對全新形式下的物流建設提出的新的見解和看法,引起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如今,現代企業物流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企業供應鏈中的一部分,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加速物流信息化建設對于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以及增強綜合國力和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食品企業供應鏈折射出物流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當前,眾多物流企業COI已經逐漸認識到,產業鏈的延伸以及信息技術的日臻成熟,使得物流企業未來的發展定位必須以供應鏈服務為基準,因為現代物流建設必須能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對資源能進行快速整合,以便使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多方面達到最優集成的管理模式。而與國外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發展規模及速度相比,我國企業現代物流還相對落后,供應鏈管理服務投入并不多,因而產生了不少問題。比如食品企業如果發生大規模有問題產品的流出,背后就有著物流信息化不完備的陰影,因為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平臺,整個食品企業供應鏈中都存在著被污染的風險,因此企業對供應鏈中諸如生產、運輸、倉儲以及貨品上架等各個環節有著嚴重的信息缺失狀況,很容易致使有危機突然爆發時沒有快速且具針對性地進行把控處理。
其實,由于物流信息化建設中項目多且系統架構龐大,很多物流企業將物流作業系統全部外包給軟件開發商,自然形成了對本企業信息化監控不到的“盲點”,這樣即使開發出一些系統軟件以處理企業業務需求,也往往只能片面解決某一局物流作業環節問題,并且軟件之際兼容性低,缺乏整體性的銜接技術平臺,導致企業整體物流平臺各節點之際缺乏聯系,信息無法暢通,此外,更是有不少物流企業認為物流行業中的軟件系統,如同物流設備一樣,只在乎短期的應用效果,當軟件系統出現問題便重新購買,組構,而事實上,物流軟件的開發過程是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僅僅是用“新”的軟件系統替換用舊的軟件系統,并沒有從整體上規劃升級,大多數功能模塊并不適用的系統仍舊會降低企業作業效率,大大制約了物流企業經營效益以及信息化的推進程度。
普元副總裁史鳴飛表示,類似于這種在物流供應環節中出現危機之際,企業對于信息及時性缺乏一定的掌控,導致后續的解決過程緩慢滯后等情況,體現了我國在信息化建設中絕大部分企業產生的一個共同問題,即信息化的“失控”狀況。根據海比研究發布的《CIO:失控與可控先進企業IT建設“軟件平臺模式”的經驗與啟示》白皮書中數據顯示,在調查了60余家不同行業的大型企業的CIO后,發現93%的企業 CIO對于自己所在企業的信息化都感到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這些存在失控情況的企業都有著“多項目多系統并行”這一共同特點。另外更是有83%的大型企業更是在IT建設中 “只重應用”,其項目采用“項目外包”方式運作,從底層開始做起,相互之間缺少統一的標準,缺少共享,缺少復用。
軟件平臺是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達成的砝碼
對于物流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普元副總裁史鳴飛表示,物流信息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更新快、來源多樣化,如果物流企業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和現代化方式,建立一套能整體布局籌劃,并兼容各個物流節點之間軟件系統的平臺模式,將加速現代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很好地推進物流信息化。由此看來,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如果奶制品供應企業有一套建立在統一平臺模式下的追朔管理軟件,就可知道哪些批號的貨品出現問題,再根據這些批號向上順藤摸瓜,找到出現問題的環節,做到有的放矢,危機也就可以及時化解。
其實,我國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在信息化進程中采取了類似的第三方軟件平臺模式,信息化建設收效顯著。據海比深入研究數據顯示,有17%的大型企業,如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等,盡管也處于多項目多系統的階段,但是他們卻較好的應對了風險管理與控制、降低投入成本、縮短上線時間、IT本身的精細化管理,以及提高IT系統的質量升對業務創新的支持等企業IT建設中所常遇到的五大挑戰,不但提升了IT對業務的支撐能力,更使得信息化建設處于“可控”的狀態。
對于這種第三方軟件平臺如何突破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瓶頸,史鳴飛表示,物流企業如果也大規模采取這種第三方統一軟件平臺模式,完全有別于將各系統軟件的開發完全外包,形成“被廠商鎖定”等尷尬局面,其本質上是與企業一起,為各種上層應用開發提供了統一的標準接口、規范以及下層屏蔽基礎技術等細節,從而使得物流供應鏈中諸如如倉儲軟件、運輸管理軟件、報關軟件以及貨代管理軟件等專用物流軟件系統的應用的開發有了既定的規則,將這些應用開發都變得可預期,可管理,可延展,同時基于SOA架構的技術平臺可以實現各環節中的軟件構件快速組合和復用,這將對物流信息化建設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
事實上,德邦物流這家作為國家4A級綜合服務型的物流企業,已經搭建了普元這種第三方平臺模式,并基于普元SOA組合架構平臺的ONE應用解決方案,完成企業OA系統改造升級和系統整合等工作。德邦物流IT部門表示,普元提供的這種平臺模式,基于了SOA的輕量級“ONE”集成解決方案,特別適合處于快速發展期的企業。因此,當物流企業以軟件平臺為信息化架構橋梁時,不僅能達到內、外應用系統的集成統一管理,同時通過規劃不同角色的Portal平臺,以及以流程為中心的新一代OA建設,將達到真正的企業協同管理,在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效率方面收獲了很大成果。
此外,廣東省作為經濟發達區之一,其物流企業也已經著手于以軟件平臺系統來提升物流效率,特別是廣州市以平臺架構為依托,營造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這種平臺通過政府引導建設,突出物流資源整合,各協調系統的集成,注重信息標準化,建立起了交易中心、監控中心、數據中心、增值中心、資訊中心和管理中心等六大功能模塊,實現與政府機關、行政管理部門、金融業、保險業、海關、生產企業等不同行業、部門的信息系統對接,為物流行業及上、下游客戶提供綜合物流公共信息服務與資源共享,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同時改變中小企業粗獷的增長方式,促進整個物流行業的信息建設規范化發展。不難看出,物流企業打造的軟件平臺模式,有效整合了物流資源,避免了物流企業IT建設重復投資,實現最簡單、準確、快捷的物流流動過程,實現供應鏈的優化,將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完美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提升整體物流服務水平。
普元高級副總裁劉爾洪表示,類似普元這種第三方軟件平臺,能在物流行業中將傳統物流行業與金融、IT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一種柔性架構在物流企業內部建立起了最優方式的軟件平臺,在基于軟件平臺支撐環境和開發與管理體系這兩大基本要素下,從根本上解決物流企業中多系統、多項目的狀況,良好承載了包括供應鏈環節的所有應用系統,同時覆蓋了全部基礎軟件,從而可以更好的響應物流企業各業務部門之間的需求變化,提高軟件交付質量和效率,并降低軟件總體擁有成本,加強了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利用。
當前,普元這種軟件平臺模式已經應用于金融、國防、能源等多行業領域內部,可以說,物流企業的IT化進程完全需要軟件平臺提供的應用價值,不僅能更好的實現企業內部對龐雜的業務體現的支持和創新,強化了IT部門的管控能力,同時可以持續保持各軟件應用開發技術的先進性,將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了供應鏈的透明化,這將對于處在全球物流業整合等新形勢下的物流IT建設,實現“智慧物流“以達到企業內部快速重組構建有著極大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