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食品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張仁堂
摘 要:隨著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現代化食品物流技術人才的需求就成為了必然。本文從現代食品物流技術所屬學科的性質,現代食品物流技術所研究的內容及現代食品物流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等方面闡述了現代食品物流技術人才的培養。現代食品物流中食品具有季節性和區域性,營養性,易腐敗,安全與衛生標準高,保質期,鮮活性等特殊性,因此,在現代食品物流技術的人才培養中就需要研究適合于食品的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等物流技術。為了更好的培養食品物流技術人才,本文作者從參考教材、多方面搜索資料,制作精美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采用啟發式的案例教學,開展現代食品物流論壇以及開辟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探討了現代食品物流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效果明顯。
中國食品工業從1996年起一直居各工業部門之首,是我國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代化的食品物流體系的建立相對落后,以高科技手段建設現代化的綠色食品供應鏈,并通過實施HACCP認證以確保食品安全,這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是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實現食品與市場的高效對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迎接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的必然選擇。針對當前食品物流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食品專業應增開食品物流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以培養復合型技術管理人才。我校2003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于第5學期開設了《現代食品物流技術》專業模塊選修課。現結合課程教學來探討一下現代食品物流技術人才的培養問題。
1 現代食品物流技術所屬學科的性質
1.1 現代物流學科的性質
現代食品物流技術屬于現代物流學學科。根據物流學的研究內容,可以看出物流學屬于經濟學、管理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的新興學科。其基本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1]。
圖1 物流學科體系框架
1.1.1 物流科學是綜合性交叉學科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氣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使得物流科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綜上所述,物流科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1.1.2 物流具有系統科學的特征
系統性是物流科學的最基本特征。物流科學產生的標志就是發現了各物流環節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證明它們是作為統一的有機整體的一部份而存在的,這個體系就是物流系統。這一概念的確定,使得現代系統科學的一整套理論、觀點和方法在物流領域中得到應用。例如,系統分析方法、系統綜合方法以及全局觀念、發展和變化的觀念,環境對系統的影響和制約等,都是物流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物流科學和系統科學的融合,使其很快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體系,是物流科學能在短期內迅速壯大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
1.1.3 物流屬于應用科學的范疇
物流研究豐富多彩,但就其性質而言,絕大多數是屬于相關學科的成果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如物流系統計算機模擬技術、運輸規劃、庫存控制理論等。當代許多學科,如系統工程、管理科學、信息技術、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機械技術和材料技術等都在物流領域得到了發展和應用。
1.2 現代食品物流的特性研究
1.2.1 食品的特殊性
食品有以下的特殊性:(1)原材料的季節性和區域性;(2)食品的營養性;(3)食品的易腐爛性;(4)食品的安全與衛生性;(5)食品生產加工條件的特殊性;(6)食品的保質期性;(7)食品的鮮活性等。
1.2.2 現代食品物流的特殊性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使得現代食品物流同樣具有特殊性:(1)原材料生產具有季節性,而食品想要全年供應,就應該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進行較大量的庫存,這就要求有較高的貯藏保鮮技術;(2)由于原材料的區域性,要求對原料或產品進行較大范圍的調度或運輸,對運輸技術及合理化調度等要求較高;(3)無論原材料還是食品成品,其營養性成分都比較豐富,容易感染微生物而腐敗變質,所以對物流設備和工作人員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4)由于食品是供給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除提供營養成分外,還必須是安全和衛生的,因此相對一般的商品,對其生產和貯運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加工中要求的無菌;產品配送過程中不能和有其它氣味的商品混運,容易造成竄味,致使食品的風味和口感較差,還應注意配送中微生物和重金屬的交叉污染等問題;(5)現代食品物流對外界有嚴格的要求,不管是原料的運送、加工和產品的配送,都對溫度和濕度有著嚴格的規定;(6)食品有期限性,所以食品物流對產品的交貨時間,即前置期有嚴格的標準;(7)生鮮食品和冷鏈食品在食品消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須有合適的冷鏈、保鮮鏈,甚至是氣調鏈;(8)由于綠色食品,綠色消費的日漸盛行,對于現代食品的綠色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現代食品物流技術的研究內容[2]
2.1 研究食品在空間位移的合理化問題。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由于食品原材料具有地域性生產的特點,食品常常是在此地生產而供給其它地區使用。即便是產需都在一地,也存在著由生產地送達消費地的問題。因此,解決食品由生產地點到需要地點的空間位移的合理化問題,創造食品的空間效用,實現其使用價值,滿足社會需要,是現代食品物流研究的首要問題。一般來說,食品的空間位移是通過運輸和配送實現的。因此,食品物流中的運輸技術、運輸設備和專用設施,以及食品流動的路線、運輸批量、運輸方式等是該課程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
2.2 研究食品在產需之間的時差效用。
食品的生產和消費在時間上都存在著差異,而且生產和消費在形式上也存在著多樣性,這樣,生產出來的食品就不可能立即或全部進入消費,消費需要的食品也不可能立即或全部得到滿足。要解決食品在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時間差異,就要建立一定的倉儲,這是保證生產和消費連續性的必要條件。因此,貯藏具有創造食品效用的功能。要貯藏就必然要發生對食品進行維護、保養、堆放、管理等保護活動;而且為了在保證食品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儲存費用,還要考慮庫存量的控制,保鮮庫、冷藏庫、氣調庫等材料及技術的研究等。尤其重要的是,要創造食品的時間效用,必須考慮如何使食品按質、按量、按時滿足消費需要,使儲存場所發揮食品物流中轉站的作用。
2.3 研究與創造食品空間效用和時間效用相關的包裝、裝卸和搬運、儲存、運輸等問題。
(1)包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完好地運達消費者手中,一般需要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裝。食品包裝的主要作用有:保護食品、保鮮、單位化、便利化和商品廣告。因此,包裝形式、包裝方法的選擇,包裝單位的確定,包裝材料、包裝技術以及包裝物的回收使用等,都是食品物流管理需要研究的問題。
(2)裝卸和搬運。裝卸、搬運是由運輸和保管而產生的必不可少的物流活動,它是銜接運輸、保管、包裝以及流通中的食品再加工等物流活動的中間環節。裝卸、搬運管理主要包括對裝卸、搬運方式的選擇,裝卸、搬運工具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裝卸、搬運合理化,盡可能減少裝卸、搬運次數等。
(3)研究食品物流過程中的信息處理問題。在物流過程中,為了使物流成為一個系統而不是各自孤立的活動,就需要及時交換信息。從物流系統本身來講,物流管理除了要對物流活動的各項活動進行計劃、預測、及時收集和傳輸信息外,還要對物流費用、生產情況、市場動態等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提供、分析和反饋。為了管理好物流信息,就要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管理系統化,以便充分地發揮信息對整個食品物流過程的指導作用。
(4)食品物流的技術經濟管理。物流的技術經濟管理是實現物流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物流職能的發揮,除了應具備先進的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外,還應有先進的物流的技術經濟管理,這樣才能實現物流的最佳服務的目的。物流的技術管理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如物流設施、設備和技術的更新與改造,物流質量的管理等。
3 理論聯系實際的全方位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結合現代食品物流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操作性強的特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創新地采用了理論聯系實踐的全方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教學模式,效果明顯。
3.1 參考全國優秀教材,多方面搜集適用的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模塊選修課,現代食品物流技術課程在全國食品專業中尚屬首次開設,因此,還沒有比較系統的教學大綱及教材參考,所以只能多方面搜集相關資料來豐富課堂講授的內容。(1)積極參考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大連海事大學等出版的有關《現代物流概論》、《物流信息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綠色物流》等優秀教材,結合食品這一特殊商品的特點,制訂和編寫了符合社會需求的食品類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大綱和講授內容。(2)訂閱《現代物流報》,并將有關現代物流理論發展、先進的物流技術及行業物流發展的概況等課堂講授需要的資料剪切下來,經過歸納整理后用于課堂講授,從而使學生了解到現代食品物流技術發展的最前沿。(3)充分利用校園圖書館收集相關資料。學校圖書館內也有關于現代物流學的相關書籍,通過借閱做筆記的方式搜集資料;同時通過網絡圖書館來查閱和收集資料。(4)參加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物流師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實踐,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參加培訓,使自己對現代物流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有助于把課講好。同時還申請成為了全國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師。
3.2 采用多媒體技術,課件制作精美,增強感官效果,促進課堂教學。
因為課程內容所涉及圖表較多,譬如對食品物流過程中的包裝材料、包裝機械,裝卸搬運工具,運輸工具,貯藏設施等,所以將課程內容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利用多媒體來促進課堂教學效果。利用Powerpoint幻燈片,將文字和圖形有機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畫面中,在動畫、圖像、聲音相結合的教學中,輕松愉快的掌握課堂所學到的知識。
3.3 采用啟發式案例教學,注重活躍課堂氛圍,寓教于樂。
在闡述國內外各行業物流發展現狀及先進物流管理技術的過程中,注重通過物流企業案例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通過對國外的沃爾瑪、家樂福、聯邦快遞、UPS、日本7-11等以及國內的寶供、易初蓮花、中百、銀座等的介紹,可以讓同學接觸到國內外物流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及其中國與國外物流管理及技術的差距,增強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同時,在講授過程中注重采用交互式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積極的思考和回答問題,實現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3.4 開展現代食品物流論壇活動,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我們積極開展了現代食品物流論壇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分成了7個小組分別對泰安市的物流進行調研,然后再將調研報告制作成課件進行匯報。目前,關于泰安易初蓮花、中百佳樂家、農大校園的陽光水吧及合力快餐等物流調研報告已經答辯,并且取得圓滿成功。同學們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商家取得聯系,然后通過當面座談和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第一手資料,經過對資料科學合理的分析后完成調研報告。答辯過程中,小組成員都積極發言,在謙虛聽取其它同學的建議的同時也詳盡的回答了其余同學的提問。論壇活動中,調研選題準確,思路清晰,分析縝密,結論科學合理,答辯過程中表達順暢,課件制作精美,交流討論熱烈,從而將課本知識與調研報告實現了有機融合,同時,同學們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團結協作意識等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提高。
3.5 開辟網絡教學平臺,利用Internet與學生實現互動式教學。
為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有學生自己設計制作了食品物流論壇網頁(網址:http://202.194.133.29/food/wuliu/default.asp)。網頁開辟了論壇專題、物流知識、資料下載等模塊,通過Internet將論壇活動的情況與課程教學的相關案例、課件、教學大綱以及部分論文、新聞等內容及時發布,實現了師生的網絡互動式教學。
參考文獻:
[1] 汝宜紅主編.物流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2] 郝淵曉主編.現代物流管理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