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未來高端產業制高點,德陽欲在廣漢打造“通用航空產業園”
12月20日,廣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機場,一架架教練機頻繁起降;機場跑道旁,大片空地上,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運營基地正破土動工,這是目前國內占地規模最大的公務機運營基地;再把眼光向南延伸,背靠飛行學院的13平方公里土地,廣漢經濟開發區黨委書記王曉琳說,這是規劃的“通用航空產業園”。
同樣在廣漢,兩天前,中國通用航空維修協會揭幕;20多天前,四川西林鳳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投入運營……
關乎通用航空產業的消息為何頻頻在同一城市傳出?其意明確,德陽已起步在廣漢全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這是一次歷史與未來的聯手。未來,隨著中國低空空域進一步開放,通用航空產業將是更具競爭力的朝陽產業。而依托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正成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飛行員培訓基地和通用航空產業各種資源的集散地,并著力在未來10年內以萬億元計的通用航空產業大蛋糕中“多分一杯羹”。“作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德陽再次謀劃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德陽市委書記李向志表示,德陽正加緊布局,以形成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基礎性構架。
本報記者 鄧嗣華 羅向明 文/圖
“中國購買私人飛機最多的人”:等待時機已經到來
“你看,這些飛機大都是我的,租給飛院作為教練機用。”四川星耀通航公司董事長鄧斌指著從頭頂掠過的飛機說。
2007年,鄧斌以4000余萬元人民幣從美國賽斯納飛機制造公司購得CJ-1+(獎狀)商務飛機。隨后,又投入1億余元資金,與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分院合作采購了60架賽斯納172初級教練機。2010年4月,鄧斌又耗資2000余萬元購買野馬飛機,成為“中國購買私人飛機最多的人”。
不過在此之前,鄧斌只是買飛機,并沒有其他動作,用他的話說,他在等待時機。
如今,時機來臨。從2013年開始,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將步入全國推廣階段,制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和市場開發的瓶頸逐漸打破。隨著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飛行開放,未來10年,我國通航市場將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預計可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國家“十二五”規劃將通用航空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明確提出:“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
業內人士分析,研發制造、通航運營、客戶培訓、服務保障將是未來通用航空產業鏈的四個核心環節。其中,運營托管、維修培訓、服務保障將先于研發制造受益。這也正是鄧斌選擇建設運營基地的原因。
“基地占地150多畝,可以停放50架飛機,還設計了休閑中心、寫字樓,甚至還有網球場、羽毛球場等。”鄧斌介紹,運營基地一期總投資5億元,其中機庫建筑面積12000,大跨度的機庫可以停放約50架公務飛機。
瞄準這一商機的不止鄧斌。就在上個月,同樣設在廣漢的四川西林鳳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投入運營,并率先在西部啟動了空中旅游項目。
“西林鳳騰通航將開展醫療救護、公務飛行、包機飛行、私用和商用飛行執照培訓、航空器維修培訓、空中旅游、人工降水和應急救援等業務。”該公司董事長林孝波看好前景,力爭2-5年內引進30-50架飛機開展經營。
背靠“大樹”,廣漢進軍通用航空產業領域
“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廣漢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廣漢市委書記毛君甫介紹,廣漢毗鄰成都,空域限制相對少,更關鍵的是,有民航飛行學院這樣的強大優勢資源做支撐。
中國民航飛院坐落廣漢50余年,擁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飛行員培訓基地和國內領先的空管、機務等民航專業;也是亞洲“ADS-B”技術研究、應用之父,是輻射全國的通航維修中心和新一代航空導航技術設計、規劃的引領者和推動者。“中國民航維修協會通用航空維修委員會”就在這里掛牌成立。
“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基礎薄弱,且布局過于分散,不利于產業聚集效應的發揮。通過四川和德陽確定的通航產業發展規劃,有望以點帶面,做大區域內的通用航空產業。”據中國飛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9年起,飛院先后以技術參股和提供咨詢等形式,與北京、上海、重慶、湖北、云南等省市的多家企事業單位結成戰略伙伴,項目涉及航空人才培養、飛機制造、科研轉化、通航維修和航材研發等領域,吸引了一批進軍通航的企事業單位向學校周邊聚集。
如在建的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固定運營基地,就將在飛院支持下,為國內外大型企業、商業人士購買的公務飛機提供停放、過站、托管和公務包機服務,并將產業鏈延伸至應急救援、搶險救災、航空拍攝、人工增雨等作業。
短短幾年,飛院強大的虹吸效應顯現無疑。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民航飛院周邊已有正式運營的通航企業21家,再加之近期獲批和籌建的11家通航公司,已囊括航空零部件制造、基礎設備與空管設備以及通用航空運營與維修等通航產業鏈上下游。
除了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德陽還擁有四川航天學院等高校和諸多航空工業企業。同時,中國二重歷經5年建設的“重裝之王”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在歲末已進入精調階段,目前已試驗生產出10余種可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的大型模鍛件。預計明年1月,這臺被譽為 “挑戰當今人類機械工程極限制造能力”的巨型機器將進入正式生產階段。
由此輻射,有望形成全新航空構件機械加工的后續產業集群,德陽通用航空產業鏈條也將因此而更加完整。
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將生長出一座“航空城”
12月20日,從民航飛行學院出發南行,一路抵達成都市青白江區鳳凰湖。沿途,不時有大門緊閉、破敗的廠房撞入眼簾,墻壁上隱約能看到磷化工廠等模糊字眼,這是上世紀80年代粗放型鄉鎮企業留下的痕跡。
人們還感受不到未來 “朝陽產業”將在這里崛起的火熱。
按中國民航“十二五”規劃關于鼓勵通用航空業發展的規劃設想,未來五年甚至十年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崛起將成為現實,也給產業鏈上下游的迅猛發展吹來縷縷春風。
地處廣漢的中航工業四川凌峰航空液壓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薛晉川已經感受到這股春風。公司主要生產調整飛機飛行姿態的關鍵功率部件和飛機地面運動綜合控制系統級產品,已有40多年歷史。“這幾年每年增長20%以上,今年預計產值達到3個億。”
凌峰航空,正是德陽、廣漢合力打造的航空產業園的產業基礎之一。而在廣漢經開區管委會宣傳欄新貼出的產業園區規劃圖上,“航空產業園區”赫然在目,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德陽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決心和恒心。“通用航空產業園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在"十二五"期間,將依托廣漢現有通用航空相關企業及廣漢民航飛行學院、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全力打造成"西部航都",力爭到2015年通用航空產業實現綜合總產值100億元。”王曉琳向記者描繪出一幅產業園未來場景:
“一基地”通用航空示范基地,即航空材料制造、零部件制造、飛行用品和訓練裝備制造、特種設備制造及維修基地;“三中心”通用航空運營中心、通用航空運動中心、通用航空游覽中心;“兩商區”通用航空商業區、通用航空商務區。
“未來發展將是"兩化"互動,產城一體。”毛君甫說。按規劃,未來,這里將會成為一座因飛機而興起的新城:天上各類商務飛機穿梭,或長途公務飛行,或在近空飛行表演;地面上一個個飛機“4S”店拔地而起,飛機主題樂園讓人大開眼界,各種商業配套齊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