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荷蘭航空讓地溝油“上天” |
2012-7-13 中國冷鏈物流網www.o845.cn |
7月中旬,2000噸產自上海的地溝油將被荷蘭航空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2011年11月,荷蘭航空到中國采購地溝油樣品回去試飛,測試結果非常滿意。據悉,荷蘭人吃油不多,地溝油原料不足。2012年6月,荷蘭航空的“廢棄油”航班開始執飛洲際航線。
我國有四大“油業巨頭”,除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還有一個“中地溝油”。而且,“中地溝油”現在已經有了海外業務——荷蘭人將地溝油提煉成為航空生物煤油并成功試飛之后,每年至少需要12萬噸的地溝油。對于地溝油過剩無法處理的我國而言,顯然是一個好消息。因此,我們必須要感謝不遠萬里來采購我國地溝油的荷蘭。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徹底解決地溝油問題的精神。
解決地溝油問題,衛生部門和食品安全部門仍在“苦苦尋覓”的階段中。一方面,經常有公安部門打擊地溝油制販團伙的新聞,可地溝油如同“打不死的小強”,生命力異常頑強,且總能得著機會跑到百姓的餐桌上去;另一方面,衛生部及其他幾個部門還向社會征集起了“地溝油檢測辦法”,而且終于在2012年5月份發布了7種檢測辦法,看來真正的科學技術還在市井坊間,靠院士和高端科技是解決不了地溝油問題的。
“百轉千回”之后,卻在不經意之間已經“柳暗花明”。荷蘭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地溝油的解決辦法,并且還是,變廢為寶,重新利用。2011年,荷航宣布,從9月份起,啟用以生物煤油(即俗稱的“地溝油”)為燃料的客機執飛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航班,以減少碳排放。2012年6月,荷蘭航空的“廢棄油”航班也開始執飛洲際航線。而我國是地溝油產出大國——這一“公開的秘密”被荷蘭發現后,可以解決他們的原料問題。
讓地溝油“飛上天”,并非是一樁賺錢的生意。荷蘭SkyNRG公司總經理德克表示,由于原料成本和技術問題,該公司的這種地溝油燃油的價格是普通飛機燃油的3倍多。而我國某生物能源科技開發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加上運輸、檢驗等成本,一噸地溝油加工成生物柴油后的出廠成本在6500元上下。成本既然如此高昂,荷蘭為什么還要幫我們處理地溝油呢?答案其實很簡單,荷蘭并非無利可圖:一者,荷蘭政府對地溝油處理進行財政補貼;二者,這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荷蘭的做法,我國能不能效仿?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這取決于以下兩個先決條件:其一,政府必須對地溝油的召回、提煉和處理等各個環節加大財政補貼;其二,從地溝油中提煉生物柴油,要有技術基礎和運用空間,這需要諸多領域如航空、化工等多方面的努力。按照“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的邏輯。要知道,荷蘭沒有實現人的上天,卻能夠讓地溝油上天。
同樣的話已經說了無數遍,但此時還是要重申——對待地溝油,我們不缺錢,也不缺技術,只是缺一些態度。西方社會不是所有國家都實現了地溝油上天,但他們的餐桌上卻極少出現地溝油,這證明了只要有嚴格的地溝油監管態度,什么難題都不會成為問題。地溝油上天也好,入地也罷,都只是一些處理結果,倘若監管一如既往的像牛欄關貓,地溝油必將重返飯桌。 |
[發表/查看評論] |
①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 網(www.o845.cn)”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冷鏈物流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www.o845.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 |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cclcn.com)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文章的版權歸其版權所有人,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