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屢有對集裝箱運價指數準確性的質疑,但最新的證據顯示TSA、上海航運交易所等多家機構發布的指數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這或許將促進使用集裝箱運價指數來作為長期合同與集裝箱運價衍生品的基準。

TSA近期發布的運費收入指數為比較眾指數提供了契機。該指數跟蹤的是亞洲至北美航線的運價。
Alphaliner的一份最新分析顯示TSA的運費收入指數與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CCFI指數走勢非常相近,提高了指數是運費可靠指標的信心。
TSA表示他們發布的指數要比市場上的其他指數更加可靠,其他指數不能反映真實市場,因為后者更多依賴的是樣本,從而不具代表性。
它特別宣稱自己的指數可用作長期和跨年度合同的基準并能成為運價穩定的工具。
泛太線上的大多數貨物都為合同貨,而現有指數大多測算的是現貨運價。
Alphaliner比較了2010年7月-2011年7月間TSA的運費收入指數、集裝箱貿易統計公司的WCI指數和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CCFI指數后發現前兩者與后者的相關性分別高達84%和99%。此外,SCFI指數與另兩個指數的相關性也高達71%和97%。
TSA的運費收入指數雖然考慮了碼頭處理費(THC)但因未納入燃油附加費而受到一些質疑。
海事咨詢公司SeaIntel Maritime Analysis近日表示市場上的多個集裝箱運價指數因在定義上存在巨大差別而不一致。
但不管怎么說,總體走勢一致的結論將有助于推動指數作為合同定價的基準。
此外,也能推動集裝箱運費衍生品的使用,盡管船公司對這一事物仍有懷疑,他們中的大多數并未進場參與交易。
Alphaliner指出雖然自SCFI指數2010年6月發布以來,根據該指數結算的交易量呈現增長,目前已達到9萬teu/天,高于現貨市場上亞洲至美國和歐洲航線的實際貨量,但交易還局限于亞洲當地的交易商。
此番得出CCFI指數與SCFI指數與更具可信度的TSA和CTS發布的指數存在正相關的結論或許將提振市場將它們作為集裝箱運費衍生品交易結算依據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