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長期占據中國沿海油運市場主導地位的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ping Development,CSD)受國內輸油管道試運行影響,貨量下行,未來將不得不部署旗下部分油輪于國際市場。此舉對于一直飽受運力持續膨脹之苦的國際油輪市場來說,無疑不是好消息。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CSD在國內航線載運原油和成品油2830萬噸,同比下滑三成多。與此同時,公司報告稱此間承運海外貨量卻同比大增 23.6%,達到3170萬噸。之所以出現上述兩個市場貨量明顯轉變或與中石化試運行“日照-儀征”輸油管道去年管運油品總計約1100萬噸密切相關。
中石化計劃在該管道一期設計管運2000萬噸/年的基礎上逐步加大運量,未來或將再增加1600萬噸。“日儀”管線運量增加有利于節約能源企業的運輸成本,但陸上運量的增加勢必造成海運貨量的減少,據測算,因此減少的海運貨量將導致相當于每年138-139艘超大型油輪的運力需求蒸發。
CSD高管指出,陸上油運不斷上升將引起國內海運需求發生結構性改變,受此影響,公司調整運力部署勢在必行。公司最新報告表示,從高利潤的國內油運市場轉移無疑對公司營收極為不利,但因國內運力需求不足,轉移無法避免。
今年1-9月份,國內石油運輸每千噸英里為CSD帶來平均125.7元收入,同比下降3.5%,然而,這樣的收入水平仍是公司運營所有船型中的佼佼者。相較國際油輪航線上18.8元的收入(盡管同比上升7.6%),國內航線收入優勢明顯。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Macquarie)分析師Bonnie Chan指出,盡管兩大市場收入差距很大,但從長遠來看,CSD仍可能持續轉移運力至國際航線上。
波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沙特至日本VLCC基準航線船東對等期租收益大都處在盈虧點下方。
擁有大約70艘油輪和110艘散貨船的CSD三季度凈利9760萬元(約合1560萬美元),該季盈利應歸功于稅收變化為公司贏得約3.5億元收入。
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的CSD今年前9個月凈虧損3.636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高達8.363億元,另外,今年年內盈利希望渺茫。
今年前9個月公司營業收入錄得85億元,同比減少8億元,與此同時,運營成本上升8.5%,達到87億元。
截止9月底,公司現金儲備已降至41億元,同比減少13億元。為補充營運資本,本月初CSD通過發行債券籌得25億元,其中7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5.1%,10年期利率為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