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從上海海事局獲悉,首艘以“中國洋山港”為船籍名稱的船舶——“冠海朝陽”輪日前完成了所有登記手續,標志著洋山保稅港區船舶登記工作取得新突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冠海朝陽”輪為總噸22837噸,載重噸35000噸的散貨船,原在境外登記。該船由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從境外買入后,采用融資租賃方式出租給在洋山注冊的一家中資航運企業。在“中國洋山港”登記后,該船將懸掛五星紅旗,從事國際航運業務。
去年12月21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下文同意將“中國洋山港”作為一個新的船籍港,對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的企業開展保稅船舶登記業務。這是上海貫徹落實國務院19號文件精神,推進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借鑒航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創新船舶登記制度的一次有益探索,對于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義。在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等相關單位的推動下,今年4月起,上海海事局一方面積極與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上海海關、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等部門溝通協調,一方面為“冠海朝陽”輪提供船舶登記、口岸、危防等全方位的服務,有效保證了首艘保稅港區船舶在“中國洋山港”成功登記。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中國船隊規模不斷擴大,中資船舶在境外注冊、懸掛外旗的比例不斷上升,目前已占國際海運船隊總噸位的50%以上。國內首艘保稅港區船舶落戶洋山,提升了洋山保稅港區對航運資源要素的集聚能力,將促進航運金融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同時,作為建立“國際船舶登記制度”的一次探索,這將實質性地推動中資船舶回國登記,使我國航運企業更為平等地參與國際競爭。 |